海盐县博才实验学校办学质量报告


  • 发布时间: 2019- 12- 27 09: 12
  •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一、学校概况

   海盐县博才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初级中学,创办于2000年6月。学校位于海盐县武原街道城北东路35号,占地面积23亩。学校现有班级18个,学生747名,教师60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级教师38名,嘉兴市名师名校长2名,嘉兴市学科带头人2名,海盐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4名。学校教学实施完备,目前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各两间,实验室三间,劳技教室一间,每个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设备。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第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嘉兴市教科研基地、海盐县新优质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办学思想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今朝博学,明日英才”为校训, “厚德、 励志、 勤学 、 笃行” 为校风, “敬业 、 爱生  、乐教、 善导” 为教风, “善学、 明礼、 求真 、 创新” 为学风,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祖国未来建设者。

学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崇尚“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学识广博、气质高雅”的优秀学子,为每一位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增强其在各个学科领域的认知水平,把认知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修养和精神气质。通过博雅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英才学生。

  三、特色工作

  (一)德育为先,众行致远

  1.构建“博雅”德育体系

  学校落实“全程育人”理念,以让每个学生“博学而高雅”地全面发展为德育总目标,分年级有重点递进式教育,形成充满活力的德育体系。

七年级以“规范日常行为和增强班级凝聚力”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学法指导、班级凝聚力建设为重点,培养行为自律、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让学生在博才校园“幸福起航”。

八年级以“稳步过渡和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强化学生纪律意识,铸炼能力为重点,培养意志坚强、具有挑战意识的学生,让学生在博才校园“幸福铸炼”。

九年级以“强化自信和毅力培养”为目标,以人生理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为重点,培养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让学生在博才校园“幸福收获”。

  2. 打造 “博雅”德育队伍

  学校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每年暑假邀请德育专家来校给全体教师作德育培训,每年举行德育论坛,如今年的论坛主题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每学期开展“主题式德育校本研训”,召开班主任研讨会,要求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写反思或论文,并积极研讨。近几年德育骨干教师不断涌现,有3位教师被评为嘉兴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或嘉兴市优秀班主任,3位教师评为县德育名师,4位教师评为县“十佳”班主任。年轻班主任的育人管理能力提升快。

  3.创意德育主题活动

  学校把握时代脉搏,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借助重大纪念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如国庆日、宪法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大政治节日,通过演讲、制作书签、知识竞赛、实践走访等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学校开展“传承红船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系列活动:开发《驿路红船》、《悠悠红船 灼灼少年》等德育课程,开设主题班会课《红船情缘 家国情怀》,开展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研学活动等,弘扬经典文化,让“红船精神”扎根学生心中。开发的《驿路红船》等两门课程获嘉兴市德育精品课程一等奖,《幸福起航》等三门课程获海盐县德育精品课程一等奖。学生在县经典诵读比赛、县“红船领航”主题演讲、县“传承民族魂 、吟诵中国梦”朗诵大赛都获一等奖。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显著效果,学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为国争光意识不断增强,夏一琛、钟子润两位学生成为空军飞行员,吴金金、龚宇轩两位同学去年被宁波效实中学海军航空兵实验班录取。

  4.开展“博雅”社团活动

  学校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抓手,满足学生青春活力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有海韵文学社、吴越文史社、海贝英语口语俱乐部、博雅辩论团、科技探究社、博才之声合唱团、书画社、武术社等十多个社团,这些社团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依托语文节、π节、英语节、文史节、科技节、体艺节等载体,活动精彩纷呈,社团成果丰硕,如演讲社成员在浙江省“与美同行”演讲比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科技社编排的科普剧《互棉网》获嘉兴市科普剧大赛金奖、信息社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连年获嘉兴市第一名。

  (二)质量为重,戮力前行

  1. 深耕“博雅”课程

  今朝博学,明日英才。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成才的关键。我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了国家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研学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规范执行。我校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不擅自增加课时,也不减少或挤占课时。依据课程设置,积极打造“活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形式灵动、参与积极、思维发散的课堂生态。重视美育课程建设,将音乐课和美术课作为培养“博雅”气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高雅情操的主要场所。博才声乐团在县内多次演出并在比赛获得金奖。学生的美术作品上墙展示,汇编成册,尤其是《有兔悠游海盐》画册作为县旅游宣传品赠送给客人。

  拓展课程丰富多彩。我校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实施拓展性课程,从三大类(知识拓展类、综合实践类、体艺特长类)设计思路出发,学校开发了28门课程,形成了突出思维能力培养的知识类拓展课程、突出实践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和突出趣味性特长类为主的体艺性课程,这些课程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实行走班制的形式实施,深受学生喜爱。有6门课程荣获县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小眼看世界》课程获得了浙江省精品课程。

  研学课程突出实践性。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构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研学旅行课程,有序组织学生到南北湖、秦山核电科技馆、上海东方绿洲、绍兴鲁迅故居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校内外结合。利用每周一节的劳技课进行劳动技能教育,重视每天的卫生包干区打扫、每天的教室卫生清洁工作,并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完成规定的家务劳动,使每位学生获得劳动技能锻炼。学校有校内的劳动场地,也有校外的劳动实践基地。

  2. 培养高素质“博雅”教师

  学校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师德锤炼、校本研训、自我规划等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具有广博的胸怀、渊博的知识、高雅的情趣,优雅的气质的“博雅”教师。学校三次进行了“博雅教师”的评选,评出了24位博雅教师,今年又进行了魅力教师的评选,评出10位魅力教师。

我们以“三大工程”( “名师工程”、“中坚工程”、“青蓝工程”)为抓手,在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依托骨干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构建校本“四位一体”教师培养策略,突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四个环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获得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县级以上双高课、优质课的教师达40多人。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近几年有6位青年教师在省级教学业务比赛中获奖,有11位青年教师在市级获奖。

  3. 优化“博雅”校园环境

  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所有环境体现博雅,并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服务。我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放置刻有博、雅、趣等理念的文化石,路名楼名的设计、门厅的装饰都凸显为学生服务,并让学生参与,增强他们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文化墙的功能,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让学生凝练博雅励志标语并挂墙展出。发挥校园走廊、门厅、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等功能,展示我校教师、学生风采。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各班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促进班级优良的学风和班风的形成。目前。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成为了浙江省绿色学校。

  4. 搭建共享资源平台

  以博才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做好县域均衡优质推进工作。作为博才共同体的牵头学校,我校携澉浦中学、秦山中学、通元中学和石泉中学四所农村中学,以智慧共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为宗旨,广泛开展党建和教学业务两个核心的实践活动。我们组建了共同体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每学期开展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展精品课程交流、小班化磨课、新教师课堂指导、课题指导等活动,促进了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同时开展学生层面的交流活动,如开展了“同学习、话成长”为主题的学生交流活动,五所学生代表一起听课学习、一起交流,分享学习经验。通过互相融合联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城乡学校一体化均衡优质发展。

  ( 三)评价起航,引领发展

   1. 探索自主发展性评价改革。学校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机制下的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确保评价考核的公正、公平,通过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教师之间互评等多种方式促使教师评价工作更加完善。改进学生评价方式,三好学生和博雅学生的评选采用申报制,体现自主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光荣榜上。

  2.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赋分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通过“四维”量化式评价的实践和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对中考改革和课程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省教科研优秀成果奖,还在省、市、县各类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展示。2018年10月,校长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之邀,在全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讨会上作了《具化评价操作,实现政策愿景》的经验介绍。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作为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入选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一书。

  回望过去,我们收获满满;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将深化博雅育人理念,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潜心教育,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博雅并行,英才致远。



作者: 县教育局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