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街道依托全过程信息公开助力文化服务普惠共享 |
||
|
||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望海街道紧密依托信息公开,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生活。 一、以政务公开回应群众文化需求。望海街道立足城乡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民意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依托“望海文体中心”微信公众号这一政务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公共文化活动信息,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活动需求采集和“微心愿”民意征集,了解辖区内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群众的兴趣喜好和文化需求。持续发布工作进展动态信息,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根据信息反馈进行活动制定、资源配套、方案调整和场所提升,确保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 二、以政务公开均衡分配文化资源。望海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海盐县部门指导意见,充分考虑居民结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情况,统筹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商讨制定文学类、艺术类、音乐类、科学类、体育类、技能类文化活动方案,面对青少年及成人、企业员工、望海新居民等不同居民类型,推出“关爱小海燕”、“共富学堂”、“护苗”系列活动,包括公益瑜伽、爱心托管、亲子植树和种类丰富的主题活动,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活动授教,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按照“全纳、随机、公开”的原则,经“望海文体中心”微信公众号、望海街道综合文化站公告栏、望海文体中心活动微信群等渠道主动公开活动信息,确保居民广泛知晓。同时,各类活动均采取公开线上报名的方式,实时动态显示报名结果,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以政务公开完善基层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把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作为重要推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坚持社会参与、共建共享,通过公开招募公益文化志愿者和团队,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需求。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核制度,规范发布各类文化信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参与,打通基层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