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到“强” 海盐教育再进阶 |
||
|
||
杨颖慧 2019年,海盐拿下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被教育部誉为“范式”“样本”。 六年间,海盐没有满足待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范式”的舒适区,而是坚持以改革为支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探索一条“资源精准配置、师资动态流动、办学协同共进”的县域教育升级之路。 这条路径,不仅回应了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真切期待,也为全国同类地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基层方案”。 一 在海盐,最美的地方是校园。 日前,记者在海盐滨海小学教育集团西塘桥小学看到,经过一个暑假的精心修缮,学校北校区焕然一新。在全新打造的功能教室内,同学们正专注地跟着老师学习音乐;教室内新配备的智慧黑板不仅能直观呈现教学内容,还可实现互动教学,让新学期的课堂充满活力。 据了解,西塘桥小学共设有27个班级,在读学生1150名,其中98%的生源为新居民子女。此前,该校北校区受条件限制,仅启用一、二层教学楼,主要供一、二年级学生使用,学位资源相对紧张。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今年暑假,学校全面启动北校区修缮工程,重点对高楼层的15间普通教室进行了系统性维修改造。 硬件的焕新为育人提供了坚实基础,而真正让这些设施发挥价值的,正是全县一大批乐于奉献、主动作为的优秀教师。 11年前,从实验小学主动申请调入官堂小学(经集团化办学后,目前,该校隶属于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教师王丽勤或许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次“支教”就让自己从此扎根农村学校了。 作为数学老师,王丽勤做好本职教学之余,还利用自己的朗诵特长,带领学校老师,自主编写12册《“声动童年”言育课程》教材,涵盖朗诵、相声、舞台剧等课程,学生们也变得更加自信、阳光,让更多孩子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赛道。十余年间,“王丽勤”们的到来,让海盐农村学校开始“逆袭”,也让孩子们拥有了更多可能。 作为浙江省首批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县,海盐积极构建融合型教育集团、共建型教共体两类教育集团,此改革“犹如一桶水浇下去,就会有种子发芽一般”,各校区办学品质整体跃升。 二 优质均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资源平均,而是教育质量、队伍水平和办学模式的系统性提升。海盐之所以能成为“样本”,正是因为它实现了从基础保障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硬件从“补短板”到“提品质”。资源投入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根据学龄人口变化精准调配教育资源。海盐依托人口大数据精准建模入学峰谷指数,在教育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区和流动人口集中的两个经济开发区精准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2019年以来,海盐总投入超14亿元,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扩增学位9480个。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无差别供给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段起始年级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公办学校就读率实现100%。 如今在海盐,“农村娃享受城里一样的教育资源”,成了常态。 师资从“被动派”到“主动去”。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4年起,海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教师轮岗工作,配套倾斜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激励性政策,以师资全域流转推动教育全域优质。这一套机制下来,教师从“要我去”变成“我要去”,从“被动轮岗”转向“主动成长”。 2024年全县交流轮岗教师占比超35%,远超10%的省定标准,37.5%的农村学校校(园)长是省市名优教师。 曾经“农村留不住好老师”的困局,正在制度创新中悄然化解。 办学从“单打独斗”到“集团共进”。海盐以机制创新为抓手,重构区域教育组织形态,系统推进集团化办学。目前已组建10个融合型教育集团、7个城乡教育联盟,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融合型教共体全覆盖,75%的学校由优质教育集团统一管理。 集团化并非简单“挂牌”,而是通过教师流动、教研协同、课程共享等方式,真正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弱校借力攀升、强校辐射引领”的良性发展格局。这一结构性变革,有效推动了城乡教育从资源集中走向优质均衡,使更多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实现快速提升。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去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改革决心愈发坚定。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嘉兴市教育强市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重大任务举措,为海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盐积极响应上级精神,在建设教育强县的道路上持续奋进。到2030年,教育强县基本建成。十五年基础教育实现全域优质覆盖。城乡办学水平、师资配置等实现高水准均衡,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和产教融合发展更具特色,建成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体系,教育支撑县域发展的动能全面彰显。 在资源配置方面,海盐将进一步依托人口大数据,精准预测教育需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不仅关注学位扩增,更注重资源的精细化、个性化供给,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深化激励机制,拓宽教师培养路径,鼓励教师开展教育创新实践,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教师,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潮流。 在办学模式上,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与教共体建设,探索跨区域、跨学段的教育合作新模式,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海盐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海盐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育并举”实践,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探索数智赋能教育,打造智慧校园,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从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海盐范式”,到向着教育强县稳步迈进的扎实步履,海盐正以更昂扬的姿态托举起每一个孩子更多的可能。我们相信,收获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