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两个非遗案例入选全省创新名单


  • 发布时间: 2025- 09- 03 11: 49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郭律显   通讯员 顾冬韵

本报讯 近日,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开展的2025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创新案例遴选工作圆满结束。此次遴选以非遗美学生活作为创新案例主题内容,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遴选、征求意见,最终产生54个创新案例。其中,海盐沈荡酿造和盐田织彩两个创新案例上榜。

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身为“泰兴酱园”,主营黄酒、酱油等传统酿造产品。企业不仅手握黄酒酿制技艺、酱油酿造技艺、修缸补甏技艺、立冬开酿节、糟烧酿制技艺等5项非遗项目,更有6位非遗传承人组成核心团队,坚守着传统酿造的匠心底蕴。

但传统从来不是“老古董”,而是可以焕新的宝藏。近年来,沈荡酿造在坚守古法工艺的同时,大胆将地方特色与美食跨界融合。2024年5月推出的白酱油牛乳雪糕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年销售量15万支,在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保持日均销售超3000支的高水平,妥妥成为嘉兴文创雪糕的“顶流”。随之走红的还有酱油曲奇、酱油爆米花等文创产品,圈粉无数。

如今,酱园的百年晒场已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穿汉服拍“古法酿造vlog”,更成了年轻人打卡沈荡的新潮流。在这里,游客既能沉浸式体验非遗酿造工艺,也能读懂沈荡古镇的历史韵味,让百年工艺真正“酿”出了新时代的味道。

无独有偶。2020年诞生的嘉兴盐田织彩,是非遗传承的“后起之秀”。以“一线一梭织万物,一经一纬织世界”为初心,嘉兴盐田织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专注数字化纺织技术创新,把中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元素“织”进产品,让古老织锦焕发时尚新韵。

依托6500平方米现代化基地,盐田织彩打造了200平方米非遗展示体验区,构建起“非遗+文创+研学”的多元生态。联合传统棉纺织技艺传承人韩燕芬、海盐竹器具编制技艺传承人周阿菊,以全彩织锦技术为核心,年均推出20多款新品——从“丝绸之路周”主题文创,到竹编滚灯香囊,从灶头画挂画到海盐腔系列衍生品,300余款非遗好物涵盖衣食住行,其中多款商品获评浙江省优秀旅游商品,更三度斩获国家级旅游商品大赛奖项。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攻克全彩织锦技术、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更通过“专业导览+电商矩阵”,搭建起“生产研发-展示销售-研学体验”的闭环体系。这个年轻团队,正用科技与创意,让千年织锦技艺“织”出产业化、年轻化的新未来。

近年来,海盐县深耕非遗传承与创新,持续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非遗美学生活空间,通过多维度举措,系统性推进非遗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一空间建设,梳理非遗特色并重点扶持传承、运营、创新能力突出的主体,推动其系统化发展。”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浦云峰表示,海盐将加强非遗保护单位与相关主体的协同沟通,提升传承人的积极性,打造推广亮点产品、优化空间体验与氛围,最终深化非遗与产业、市场、旅游的深度融合,全面释放其经济、文化、社会价值。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