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家大院”掀起乡村文旅热 |
||
|
||
■撰文 沈冰清 在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省级文明村刘庄村,有一座田园综合体崭露头角,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2023年,刘庄村引入第三方开展专业化运营,逐步将刘家大院打造成集休闲农业、自然研学、农耕体验、亲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场。 今年4月,转型升级的刘家大院正式开门纳客,新增露营烧烤、蔬果采摘等特色项目,还精心打造农家乐体验、自然研学等多元旅游线路,亮点纷呈。如今,走进这片“后花园”,营地炊烟袅袅,田间欢声不断,一幅活力四射的乡村景象跃然眼前。 露营经济撬动“假日消费” 从刘家大院南门进入,穿过古韵安孝廊,跨过潺潺小溪,一路途径家禽养殖区、绿林区、农作物种植田,精心设计的线路带来沉浸式田园体验,让游客瞬间切换至“假日模式”。 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刘家大院迎来今年的首个客流高峰,成为新晋“网红”露营地。在热闹的人群中,笔者偶遇正在烤肉的新海盐人罗婧。这位来自贵州、已在西塘桥工作三年的姑娘,是刘家大院的 “回头客”。“四月公司团建时我来过,一下就被这里的田园风光吸引,让我回忆起贵州老家的生活,特别亲切。”罗婧一边熟练翻动烤串,一边热情分享。在她身后,由移动式集装箱改造的独立包厢里,家人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尽情享受温馨的团聚时光。 据了解,自 4 月户外露营基地开放以来,刘家大院已累计接待游客超 12000 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 500 人次。“五一”假期前两日,营位更是提前五天预订一空。其中不仅有像罗婧这样的新海盐人,更有从上海、海宁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据刘家大院工作人员樊思平介绍,当下热销的野米饭,既贴合季节特色,又融入当地饮食文化,深受游客喜爱。值得期待的是,五月中下旬,采摘项目将陆续上线,除了番茄,甘蔗、玉米、西瓜等多种作物也将在不同季节成熟,总计20亩面积的种植田供游客采摘。未来,刘家大院还计划增设垂钓区、儿童游乐区等,持续丰富游客游玩体验。 “泥土课堂”唤醒文化基因 近日,一场“家门口青少年宫”农耕研学活动在刘家大院火热开展。来自全县4个村(社区)的60名学生化身“小农夫”,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的农耕文化体验之旅。学生们手持小铲收获大棚里的土豆,干劲十足。“小心别弄坏根茎,发芽的和绿色的土豆都不能要。”北荡社区的汤思俊俨然成了“小老师”,一边认真挖掘,一边热情地向小伙伴传授挖土豆的经验。不一会儿,他脚边就堆起了满满一袋土豆,丰收的喜悦写满稚嫩的脸庞。 据了解,刘家大院目前拥有20亩蔬菜种植田、8亩家禽养殖场,鸡鸭羊等家禽家畜达200余头羽。围绕研学课程,刘家大院精心设计了蔬菜采摘、认养家禽、捡土鸭蛋、植物贴画等特色项目,将生态环保理念与休闲娱乐巧妙融合,让田间研学充满趣味性,参与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由海盐县青少年宫主办的“盐学营”少先队共富菜园项目在刘家大院顺利“开播”。该项目已组织3期活动,180余人次参与,以认领“责任田”的独特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农耕文化。 随着乡村研学、田间课堂持续走热,刘家大院依托自然生态与农业资源,将稻田、菜田、林地转化为生动课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多元研学项目。去年至今,刘家大院已成功承接10余场研学活动,接待超500人次。 近年来,刘庄村秉承“以旅游促乡村振兴”理念,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潜力,让乡村“内生动力”持续涌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刘家大院的转型无疑是其中一次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