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以“真金白银”赋能科技创新 |
||
|
||
■全媒体记者 刘建东 通讯员 徐冰洁 李嘉渊 本报讯 科技创新生态是政府、企业、市场、产业、金融、人才、制度等融合发展的创新系统。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能够提供创新发展动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汇聚创新要素资源,推动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近年来,海盐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制胜,狠抓“创新深化”“315”工程和“三支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刘教授,材料热熔断问题后续进展怎么样了?”“我们下周来企业现场调试,通过提高材料的流动性,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近日,在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杨友辉正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红兵围绕破解技术难题,进行线上交流。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液压管件、气动管件、液压软管总成等机械金属制品配件制造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去年,该公司决定开辟新赛道,寻求新突破,在不锈钢和钛金属材料焊接上寻求技术合作。 “不锈钢钛金属材料与以往采用的铁金属材料相比,焊接技术要求更高,产品附加值也更高。”杨友辉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2024年,海盐创新推出“一链一站”科技服务模式,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将产品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校方反馈,校方科研工作者通过线上沟通或现场指导的方式,为公司破解技术难题。 新技术获得突破后,新产品产能得到释放,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效益也明显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了30%,产品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合格率达95%以上,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杨友辉说,新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公司还拿到了新一批订单,目前不锈钢材料相关产品订单已排至5月底。 “高质量焊接是我们学校的强项,我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也可以配合企业进行后续新产品的开发。”刘红兵表示。记者了解到,除了强化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外,双方在人才培养上也实现了优势互补。技术突围让海盐管件制造有限公司发展信心更足了,目前正积极与核电关联产业相关企业洽谈,准备开拓“新蓝海”。 “一链一站”,是海盐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即一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对应服务一条产业链,通过整合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围绕海盐企业需求,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科技人才服务,为海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了更好调动企业创新赋能、转型发展的积极性,让企业与高校实现“双向奔赴”,海盐还出台了科技奖补政策,对各院校在盐设立技术转移工作站,根据服务我县企业业绩,每年给予最高15万元奖励。企业实际支付技术性费用达5万元及以上的,给予技术性费用的30%作为奖励,每年评选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0项,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 2023年,海盐出台“科技政策2.0版”,将原先23条科技政策精减为11条,方便企业理解政策的同时,聚焦企业关注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补助、县级重点研发项目奖补等,大幅调高科技创新领域短板方面的奖补政策金额。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海盐企业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开展高质量研发,加深产学研合作。 禾欣可乐丽超纤(海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档超纤皮面料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球类、运动鞋、汽车内饰、服装等领域,并与安踏、耐克、安德玛等知名运动品牌深度合作。 2024年6月,该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绿色工艺产品项目顺利完成,公司技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提升产品抗菌性是一个技术难点,在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中,我们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目前新产品占公司销售额的70%左右,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禾欣可乐丽超纤(海盐)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张军锋说,随着一个个新的技术难题被攻破,公司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大,目前正在积极拓展汽车零部件市场,将产品应用到汽车内饰材料中。 不难发现,企业科研投入与营收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这对关系在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尤为明显。多年来,禾欣可乐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营收近2亿元,今年预计研发投入超1200万元,营收也将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与浙江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转化落地,今年,企业还可以凭该项目申报县级成果转化类科研项目(发明专利产业化)。”张军锋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盐企业在开展高质量研发方面更有信心,在产学研合作上更有决心,在跨越发展上更有雄心。记者从县科技局了解到,2023年,海盐拨付科技发展资金超1亿元,2024年拨付超1.1亿元。在海盐,“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顺心、投资放心、服务暖心”的创新机制越来越完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 “2025年,海盐科技政策将迎来3.0版,新政策将遵循普惠与精准兼顾、研究与转化并重的原则,聚焦企业、平台、技术、产业、金融五大核心维度,围绕‘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企业培育—高质量研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七个环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科技局副局长陈照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