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永兴村擘画未来乡村幸福图景


  • 发布时间: 2025- 04- 01 10: 20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吴媛媛 黄凌芝

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2024年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成效评价结果,海盐县秦山街道永兴村榜上有名。

hyxw0401004_001_01_b.jpg

春日暖阳,微风徐徐,行走在永兴村,处处见景,风景如画。近年来,永兴村以“桃源古道·文溪寻幽”为定位,围绕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智慧、治理和交通九大场景构建“未来乡村”生态圈,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画卷徐徐展开。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漫步永兴村,青山绿水,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蜿蜒溪涧穿村而过,茶香满坞,庭院幽幽。位于文溪坞的一处开放式口袋公园内,斑驳树影下,老人们围坐一起喝茶聊天闲谈家常,孩子们在公园的草坪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蓝天白云间。

据了解,这里巧妙融合了生态治理与休闲功能,既是村民休闲漫步的口袋公园,又是文溪坞污水处理终端的创新示范点。2022年3月,永兴村文溪坞作为“污水零直排村”示范点,创新试点尾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和污水真空排水系统。相比重力排水系统,真空管道管径小,埋深浅,铺设灵活简便,受地形、地势影响小,且后期封闭式运维管网,污水不易腐臭,有效防止臭气外泄。

同时,在原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了景观化提升,增加绿化景观面积,通过错落有致的景观布局,将污水处理终端自然地嵌入公园环境中。如今,这个开放式公园已成为村民们日常散步、休闲的热门去处,颇受大家的喜爱。

“自从村里接了管道,下水道的臭味闻不到了,屋前屋后都干净了许多。饭后还能在公园散散步,大家都很开心。”村民周菊英说。

除此之外,文溪坞污水处理终端采用“A²/O+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约30吨/天。尾水经过处理后,资源化利用于农田、绿化浇灌,减少污水排放,每年可节约灌溉水量约3000吨。截至目前,受益农户46户、民宿8家及游乐场1个。

多元文化交融碰撞

在永兴村,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国际文化和谐交融,碰撞出独特的火花。沿着村道漫步,一座特别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在文化礼堂北侧,一栋古朴的平房安静矗立,与周边三四层的现代小洋楼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文溪坞农耕文明展览馆。

馆内设有精巧雅致的书画区,当地特色的茶、芦荟等农产品展示区,还保留着海盐当地著名的灶头画、老油壶等早期农家厨房物件,陈列着老织布机、耕地的农具、早期的麻布、纺轴、蓑衣斗笠等老物件,全方位展示秦山富有特色的农耕文明与优秀民俗文化。

展馆外,省级文化特派员丛天落带领留学生们深入村落采风,体验乡村风土人情,感受文化魅力。他们用镜头记录民俗,与村民闲话家常,同孩童嬉戏玩闹,在乡间小路上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文化交融画卷。

为了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推动乡村走向世界,自去年5月以来,在丛天落的组织带领下,一批批留学生走进永兴村开启国际乡村课堂,他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淳朴村落的烟火气,以社交媒体为窗口,向全球展现中国乡村的人文之美与自然之韵,助力乡村文化“破圈”出海。

“文化交流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润物无声的耕耘。通过持续举办多元活动,不断促进乡村本土文化与国际文明的对话,让全球看见中国乡村的质朴之美与时代活力。”丛天落表示。

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文溪坞的隐马山度假村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四周古树环绕,流水潺潺。走进度假村,能看到民宿前的草地上,游客们搭着天幕帐篷,悠闲地聊着天;往半山腰走,观景台上还有不少游客在拍照打卡,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登上观景平台,笔者遇到了特意从上海赶来的陈斌,他和朋友一边打牌一边闲聊。“我们是在网上看到这个民宿的,在城市生活久了,空闲时间就爱往风景优美的地方跑,这里很美很安静,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陈斌说。

据了解,隐马山度假村自去年8月正式营业,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民宿集群,同时推出“民宿+”经营模式,将住宿与露营、餐饮、娱乐等元素有机结合,主打生态休闲度假特色,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一站式服务的乡村度假体验。

近年来,永兴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利用自然山水格局,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休闲康养+”乡村旅游IP,让人们在这里尽享“田园、休闲、欢乐、健康”的现代宜居生活。

随着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有的经营民宿,有的发展特色种养,还有的从事旅游服务。文旅产业真正成为了带动村民致富的“金钥匙”,让乡村振兴的成果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位村民。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