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老字号破圈的“非遗+”方程式 |
||
|
||
■撰文 赵雅芝 吴筱凡 历史经典产业,恰似文化星河中熠熠生辉的星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与精湛技艺,历经时光长河,代代传承不息,使得古老文化得以延续弘扬,成为连接往昔与今朝的精神纽带。在今年的海盐《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沈荡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 早春三月,海盐沈荡镇的空气里浮动着微醺的气息。百年酒坊的榨酒机吱呀作响,陶坛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是属于沈荡黄酒的“春榨时刻”。 一坛酒的“时间哲学” 从五年陈酿到百年守艺 “真正的黄酒,应该是一粒米与时间对话的艺术。”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荡黄酒酿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庞卫华轻拍酒坛,泥封簌簌落下。 在这个春天,3万坛新酒将被送入恒温地窖,开启至少五年的沉睡。而在不远处的成品陈列室内,一款在2024年上市的沈荡白酱油牛乳风味雪糕正销售得火热。这款雪糕以沈荡酿造百年酒厂的“酱”字老墙为外型进行立体设计,老墙前还有代表传统酱油酿造的三口酱缸。在时空折叠中,一场关于守艺与焕新的实验悄然展开。 在快消时代的浪潮下,沈荡黄酒的“慢生意”无疑是一股独特的清流。它坚守着传统,遵循18道古法工序,秉持五年起存的“足酿”标准,决然与工业化勾兑流水线的模式划清界限。这看似不合时宜的“笨功夫”,却有着非凡的力量。正是凭借着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传统酿造工艺的坚守不渝,沈荡黄酒最终荣获2022年度嘉兴市市长质量奖,“沈荡”这一品牌也成功跻身中华老字号的行列。 当酒香遇上书香 文学IP激活古镇DNA 三月的首个周末,风和日丽、惠风和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周末沈荡镇迎来游客3.7万余人次。其中,沈荡酿造酒厂的游客数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打破双休日最高纪录。 上海游客朱弘循着余华小说《文城》的线索,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提到的胜利饭店点了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品尝黄酒后,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沈荡酿造酒厂,准备带上一箱黄酒邀亲友共享。“走过的点位都有余华老师曾来过的痕迹,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书里,也成为了书中的人物。”朱弘说。 在沈荡镇的文旅发展方程式里,“非遗+文学”是破圈密钥。沈荡镇整合5项省、市、县多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打造“立冬开酿礼”特色文旅IP,全面融入历史经典产业沈荡黄酒和余华文化元素,助力余华文学地图升级为余华文学小镇。与此同时,沈荡镇助力沈荡酿造与文创企业联合,共同推出了“白酱油牛乳风味雪糕”“酱油曲奇”“葫芦酒”“福延”系列等众多非遗联创产品,年均带动产销额近2600万元。通过构建“研学展览+沉浸式体验+产品营销”的完整产业闭环,有效提升了沈荡镇整体旅游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老镇更新记 从产业孤岛到文化芯片 “从酿造文旅街区出发,向东能够连接谷仓,向西则可直通贲湖老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胜利饭店。”站在建设中的酿造文旅街区示意图前,沈荡镇的相关负责人难掩兴奋,兴致勃勃地向笔者描绘着一幅令人憧憬的美好蓝图。 沈荡镇围绕中华老字号“沈荡”品牌,精心规划旅游线路,将胜利饭店、沈荡酿造酒厂、沈荡谷仓巧妙地相互贯通,共同构建起一个规模更大、内涵更为丰富的老镇文旅街区。在这里,游客们能够体验到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旅游项目,感受沈荡镇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除此之外,沈荡镇积极培育国际传播领域的“本地网红”,着力打造国际传播的响亮“金话筒”,致力于提升非遗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大力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融入“中国古镇看嘉兴”的整体发展格局。策划推出了“跟着庞卫华去晒酱”等一系列人物专题以及美食制作双语影视作品。借助“嘉兴有意思”国际传播大型融媒行动、“我们的村晚”等活动的契机,热情邀请多国留学生深入沈荡镇,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未来,沈荡镇将紧紧围绕历史经典产业,在文创开发、资源整合、文旅拓展、文化挖掘等多个维度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激发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活力与创新价值。”沈荡镇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