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街道以“天宁评谈”为钥 探索社区治理新范式


  • 发布时间: 2025- 03- 12 08: 55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王灵 陈黎 欧沈旺

一方几案,一壶清茶,听民声万事,解民生千难。近年来,海盐县武原街道天宁寺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睦邻客厅”优势,依托备案型组织“天宁评谈”宣讲队,创新“天宁评谈”社区治理品牌,以评弹说书的形式,“评”社会热点,“谈”居民愁盼,解决民生大小问题,解锁社区幸福密码。天宁寺社区因此获评浙江省城市社区议事协商创新试点优秀单位,“天宁评谈”宣讲项目也获评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银奖。

hyxw0312004_001_01_b.jpg

茶馆评谈聚民心 社区治理拓新局

2021年5月27日,在天宁寺社区的宁心茶馆里,一个“说书摊子”悄然设立,引来一众茶客围观。

“啪”,折扇一开,喧闹的茶馆顿时一片寂静。“各位居民朋友,今天我要客串一回说书先生,来给大家说一说书。”在一片叫好声和鼓掌声中,天宁寺社区党委书记王频波激情开讲,用妙语方言,带领大家重温经典党史故事。

据了解,这是天宁寺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的缩影,2021年5月,该社区成立“天宁评话”宣讲队,用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乡音土语宣传各类理论和政策。

说起“天宁评话”的创立,王频波向笔者介绍道:“初到天宁寺社区时,我有很多想法,但脱离社区民情的想法都是空想。所以就以这种方式融入到社区中,去感受社区氛围,了解社区民情。”

在沉入社区摸民情时,王频波发现天宁寺社区有着深厚的“茶馆文化”。在小小的茶馆内,各行各业的茶客云集,而茶馆的“官配”就是说书。喝一壶茶,听一场说书,小茶馆里尽知天下事。巧的是,王频波对评弹说书兴趣浓厚,了解颇深。因缘际会之下,“天宁评话”正式创立。

“我们的首次开讲,比较简陋,水牌、折扇都是我自己写的,醒木也没有,但还是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好评,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也给了我们发展下去的信心”王频波说。

近4年的时间里,“天宁评话”几经革新升级,名称变更为“天宁评谈”,阵地持续拓展,功能也不断“扩容”。时至今日,“天宁评谈”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社区治理品牌。

评谈议事传民声 治理闭环全打通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海上花列传》第三七回中提到“吃讲茶”,意为旧时发生争执的双方到茶馆里请公众评判是非。茶馆有着民间调解天然优势,也汇聚了乡里邻间的家长里短。“天宁评谈”在开展中,逐步吸纳茶馆的天然便利,转变功能取向,从单向宣讲,转变为了解社区民情民意的窗口,也成为议事协商的重要阵地。

据了解,“天宁评谈”创新“宣讲+议事”新模式,在宣讲结束后,“说书堂”变为“议事堂”,向小区居民征集问题,引导居民和各类组织“评”社区热点、“谈”治理堵点,形成“收集—评议—处置—再评议”的问题处置闭环模式。自转变模式以来,有效解决家庭矛盾类问题20余起,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收集民情民意和问题诉求340余条,推动解决了楼道照明更新、公共设施维修、文体设施安装等190余件民生事项。

同时,为了扩大“天宁评谈”的辐射面,天宁寺社区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移“茶馆”空间至社区街心公园、纳凉会、红色驿站等,在辖区内打造佳源宸栖、建新小区、城西逸豪苑3个小区“睦邻微客厅”“党群微家”协商场地。

多元共治聚合力 幸福图景共擘画

今年77岁的吴金观既是天宁寺社区平波调解室的长期志愿者,也是“天宁评谈”的“说书先生”,以妙语乡音和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

“我以前是从事法律工作的,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作用。‘天宁评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事能谈,谈出结论。我从一名忠实听众,慢慢成为一名主讲人,给居民讲法普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吴金观说。

天宁寺社区始终坚持“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天宁评谈”在社区治理中的引导作用,让居民从看客变成主角,从“被服务”变成“服务人”。“说书先生”从最初的社区书记拓展到老党员、红色楼道长、普通居民等,累计组建10支“天宁评谈”小分队,队员52名,开展宣讲及衍生活动158场,受益居民达7900余人。

此外,受益于“天宁评谈”的“增值式服务”,天宁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充,组建起应急消防、天宁打更等志愿分队10余支,吸纳老党员、楼道红管家、普通居民等志愿者80余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200余次。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