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海盐巧用“特派员”绘就城乡文化新图景


  • 发布时间: 2025- 01- 27 08: 41
  •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
  • 浏览次数:
  • 打印

■记者 龚思雨

“晚上到文化馆看喜欢的演出!”

近日,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文艺家志愿者服务总团与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艺美共富路”浙江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专场演出在海盐举行。群众热情高涨,现场掌声不断。

自去年5月浙江举行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以来,各级文化特派员名单陆续出炉。他们来自机关、高校、文化文艺团体,涵盖干部、教师等群体,为基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海盐县组织开展“游百年酱园 习非遗技艺”“我和三毛共成长”等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92场次,开设文化特派员课堂22个,服务青少年1万余人次。

文化“轻骑兵”,演绎“三重奏”

文化特派员,顾名思义,就是把有文化特长的人派下去,参与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海盐县目前已推动和实施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项目23个,内容涵盖农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开发、文化品牌塑造、文化节目创编、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全民健身普及等六个方面。”海盐县委宣传部文明创建指导科的工作人员肖丽表示。

在三级文化特派员的推进过程中,文化特派员们各展其长、深耕基层。他们中有推动形成了雪水港村“丰山溢水”党建精品八课的鲁鉴威;丰富了余华旧居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海盐古城复兴和余华文学研究项目”的周伟达;组织带领居民以手工制作、线上“微店”售卖的形式开展创收,“益针一线”项目实现销售金额12000余元的张俊毅……

海盐全县文化特派员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宣讲活动30余次,组织开展全县文化特派员惠民展演活动,全县20余名文化特派员参与节目编排或演出。

肖丽告诉记者,推进三级文化特派员项目以来,海盐县积极推进群众文化骨干培养,组建群众文体团队,培育乡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指导建成雪水港村红色村民宣讲队、丰义村“来吧”女子组唱队、六里村“堰上春秋”书画社、农丰村旗袍走秀队、南北湖村冰壶球队、新街社区太极拳队等团队50余个。

他们努力把文化注入乡村,与群众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方面,致力于做优服务,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依据各地不同特色精心谋划文化项目,精准聚焦实效,贴合民众需求;另一方面,对项目实施关键环节严密把关,加强协调保障项目畅通无阻。”肖丽表示,县、镇、村三级分别安排专人专项负责文化特派员工作,全程跟进,一旦出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便能迅速响应。

多维赋能,激活文化密码

优秀人才是赋能乡村的“最大增量”。

去年底,浙江工商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师生,来到了海盐县秦山街道永兴村的“文化特派员之家”,该平台旨在为文化特派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多方共同赋能,协助文化特派员更有效地服务基层,丰富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

丁少平作为带队老师,曾主持10余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休闲度假区规划项目,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并获得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金奖、银奖。

“永兴村环境优美,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下一步应该锚定村庄亮点,打造特色产业链,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学生所学专业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丁少平说。

现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划分为10组,与10户村民家庭结对。学生将结合自身的专业所长,为村民家中的庭院景观设计出谋划策,达到“种文化、促共富”的目的。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丛天落表示:“大学的专家学者可以把先进的理念和技能带到村里,进一步挖掘永兴村的文化资源,激活村里的文化生命力。”由丛天落牵头的国际学生乡村课堂项目走进秦山中心幼儿园官堂校区,来自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的孩子们一起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特色活动。

抱团协作,技能互补

在居民看来,文化特派员组织的文艺演出、特色课堂等活动,真真切切让生活变得多“知”多彩。

“去年,有3名县级文化特派员定期来到我们村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理论宣讲工作,她们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为基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活力。”百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逍恬村文化特派员,梁茜在老年学堂、暑期春泥特派课堂等多个课堂上开展戏曲教学,同时组建越剧表演团队,并为团队精心编排了多个戏曲节目,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文化特派员的帮助鼓励下,走上舞台‘放光发热’,并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的方式,让更多人实现精神共富。”梁茜说。

海盐县着力改变文化特派员“单兵作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个人和团队作用,建立文化特派员长、短期灵活协作抱团互促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人才资源整合,实现文化特派员队伍力量聚合。


信息来源: 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