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工程如何打通海盐“任督二脉”


  • 发布时间: 2024- 09- 02 12: 01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朱小芳

编者按 走基层,蹲现场;找亮点,谋发展。今天的融媒主题报道《一线观察·我看见》专栏,来看在建的世界级大桥,未来如何打通海盐的“任督二脉”。

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双塔双索面钢箱-钢桁组合梁斜拉桥(北航道桥)、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斜拉桥(中航道桥)、世界最长一联梁、世界梁王——80米跨度预制箱梁,一座桥,5个世界纪录。

杭州湾上,已经有一座跨海公路桥。未来,将新增一座跨海铁路桥。两座世界级大桥都在海盐,宛如“任督二脉”,将进一步推动海盐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贯通,也将为这座城市带来无限可能。

每天下午1点到5点,在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海上引桥桩基工程现场,工人赶在潮位前施工。起吊、立桩1个半小时,打桩1个多小时。这座大桥一共需要打下2398根钢管桩,用于182个桥墩。为了方便施工,很多工人吃住都在海上平台,这群建设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将再一次征服汹涌的杭州湾,让世界瞩目。

“桥墩完成后,就要架设箱梁,就是我们大桥独一无二的‘梁王’。”大桥建设者潘爱旺表示。“梁王”是海中引桥上的一系列主梁,架设后跨度达80米,单片重2800吨,因为是目前人类桥梁史上最长、最重的跨海铁路主梁,被誉为“世界梁王”。

其中,37片“梁王”与2片60米箱梁首尾连接,还将构成世界上最长的一联梁(即两个伸缩缝之间的一段连续梁),横跨39个桥墩。“最长的一联梁是3080米,相当于,‘梁王’本身就是个人冠军,成联之后又是一个团体冠军。”潘爱旺告诉记者。

一座大桥,何以牵动那么多人的心?目前已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北起海盐武原,南接宁波慈溪,作为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全长约29.2公里,比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还要长12.8公里。

这样长的大桥,自然不是“一桥到底”,而是由北、中、南三座航道桥和跨大堤、海中、浅滩区引桥构成。其中,北航道桥主跨为45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双塔双索面钢箱-钢桁组合梁斜拉桥。

无砟轨道是指无石子轨道,通常用于高铁;塔是指斜拉钢索的塔型结构,双索面即塔的两面都拉钢索;钢箱与钢桁是两种钢制梁,一种为箱梁状,上面用于高铁通行,另一种是桥梁两侧用作围挡的钢制桁梁。

此外,大桥的中航道桥为双主跨,每一跨448米,建成后,是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三塔斜拉桥。

这样的工程,对海盐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许许多多人为之付出努力。

早上8点,骄阳似火。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8号墩的施工进入关键期。 “再往前,这一块尺寸10.8米……”张后林是一名00后技术员,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走出校园就进入大桥建设工地,在海盐已经待了近2年。虽然刚出校门,但做起技术指导来,小伙子毫不含糊。

在他的笔记本上,图文并茂地记录着每天现场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每一个整改好的问题则打上勾,形成闭环。

记者了解到,为赶工期,张后林没有一般单位的周末休息时间,重要节假日也需要值班值守,一年到头基本生活在工地内。因此,仅仅24岁的小伙子,已经被老家的父母“催婚”了。“因为做我们这行,空闲时间比较少,所以结婚要趁早,但我觉得找对象,还是随缘吧。”张后林表示。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父母还没“上纲上线”,海盐的专班团队却操起了心。“我们排摸过,大桥局这边的适龄未婚青年有30多个,我们打算近日举办联谊活动,让这些优秀青年能够留下来。”县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第一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曹建国表示。

曹建国告诉记者,为支持通苏嘉甬高铁建设,去年7月,海盐从发改、交通、农业农村、水利、财政、自然资源规划、住建、人社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由县领导压阵,组成工作专班,全天候、保姆式支持项目建设。从项目审批到临时用地、用电、用海,甚至职工家属就业、就学,海盐倾尽全力提供支撑。

下午3点,一场关于大桥南侧雷达站选址的汇报会正在举行。该雷达站用于大桥周边的船舶交通管理。由于牵扯面广、涉及因素多,仅仅占地半亩的雷达站选址迟迟定不下来。如果不能确定,未来将影响海事通行,也会影响大桥建设进度。

既然要考虑功能效果,又要考虑土地性质,还要考虑距离人群活动的安全范围……经过近2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选出了2个备用选址,并决定第二天就开展实地勘察。

像这样跨专业领域的集结、讨论和推进,在县铁指几乎是常态。自成立以来,县铁指已协调解决了征地拆迁及临时装卸点、海上通信信号增强服务、属地劳动监察、治安维护及财税服务、施工人员子女入学等数十项内容。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全长29.2公里,根据通苏嘉甬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来算,跨越杭州湾仅需5分钟,比现在的杭州湾跨海公路大桥快10倍。从站点距离来看,未来,从海盐站到慈溪站仅需15分钟,到宁波庄桥站也只要30分钟。海盐与宁波将有望实现半小时通勤。

许雨暄是元济高级中学高三毕业生。今年,她以626分的总分考上宁波大学传播学专业。预计大四上半学年结束,她就能乘上高铁,从宁波返回海盐,过一个快乐的春节。“对于我而言,回家上学都会方便很多,更重要的是,未来,我既可以选择回海盐,也可以选择留在宁波工作,因为往来很方便。”许雨暄说。

与许雨暄同样感到高兴的,还有海盐企业——万纳神核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永宪。今年,位于宁波的金七门核电站开工,作为为核电站建设和运维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未来4年,万纳神核将陆续派出四、五百人前往支援。“人员的调配成本肯定会大大降低,同时,我们也可以一盘棋运作,在海盐建立人才培训中心,为铁路沿线的新核电站配置人才项目。”李永宪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员工4300多名,分布于全国多个核电站。

未来,住在海盐,工作在宁波或者上海、苏州,都不是问题。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建设,将打通海盐的“任督二脉”,也能与更多长三角城市形成同城发展效应。届时,苏州、无锡、常州南下宁波,无需绕行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到上海,无需绕行杭州。关键是这些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会统统经过大桥、经过海盐,再到全国各地。这是何等的历史发展机遇。

海盐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於永锋评价:“人流大也意味着机会多,资源多,海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中心地理位置将进一步凸显,能够推动人才、信息、资金、技术、产业在海盐的集聚与升级,乃至旅游业也会得到提升,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