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46号提案的答复函 |
||
|
||
夏金平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水果产销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海盐县积极打造“水果黄金产业带”,形成以葡萄、柑橘、桃、梨四大品种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集聚区,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其中葡萄20277亩,阳光玫瑰葡萄1.25万亩,占葡萄面积的61.6%,柑橘6700亩,其中红美人柑橘1250亩,占柑橘面积的 18.7%,桃1800亩,梨1900亩,还有少量枇杷、杨梅、柿子、樱桃等等,多年来,海盐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开展试验、举办培训、树立示范等助力水果种植户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水果总产量5.1万吨,总产值5.67亿元,解决近万农民就业,水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特色产业中名副其实的甜蜜产业、共富产业。 二、意见建议落实情况 (一)关于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水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葡萄、柑橘等品种培优壮大,注重品牌建设,形成海盐特色的水果品牌体系,打造水果产业集群的建议 我县水果产业坚持走绿色化、精品化、集约化、数字化、品牌化、融合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水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葡萄、柑橘、梨、桃等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建设。品种培优。近年来海盐县农科所持续引进优新水果品种,开展试验研究,2023年引进优新品种8个,部分今年可进入投产期,计划成熟期召开新品展示观摩会,2024年继续建立良种试验基地3个,引进葡萄、柑橘、桃、梨等新品种5个,逐步优化我县水果产业品种布局,调整特色水果产业种植区域,使我县水果向多品种、多时段发展。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好“盐味农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海盐葡萄”、“黄沙坞柑橘”、“横港蜜梨”特色优势产业品牌,打响“八字、纯元、金斗笠”等葡萄品牌,“仙桃缘、富稀”等桃品牌,“南北湖、澉桔、姚大爷”等柑橘品牌,“口口鲜、甜果子”等蜜梨品牌,目前海盐葡萄已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已公示结束,等待发证,黄沙坞柑橘和横港蜜梨今年也在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等一系列工作,下一步我县将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积极参加推介会、展示展销会,组织开展文化节、采摘节等,搭建海盐水果品牌宣传矩阵,提升我县水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二)关于注重生产基地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注重品质提升,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性主体的建议 县农业农村局依托“海盐葡萄”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省团队项目、科技项目等,鼓励和引导现有基地资源整合和提质增效,巩固现有面积,稳步扩大优势品种面积,持续试验、集成、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带动全县中低档果园向标准园转变。目前及下一步重点建设项目共有四大类21项,其中包括“海盐葡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设施基地建设项目3项,惠众农场、百合美农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等冷链物流建设项目13项,葡萄园农艺农技融合示范建设、果蔬分拣中心建设等智慧农业建设项目3项,县农业科创绿谷、于城农创客孵化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项,总投资1.15亿元,旨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提高“土特产”产业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县水果等“土特产”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绿色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三)关于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模式,线上加大电商直播、网络销售等新兴渠道建设,线下通过特色门店、展会、超市等,多渠道、多路径提升海盐水果影响力和销售力的建议 海盐县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盐政发〔2023〕11号)文件对采用电商直播等形式销售本地农产品的主体进行奖励,对于年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给予每年3万元的奖励。去年,县农业农村局主动谋划海盐葡萄“113工程”,即1个产业联盟,1个核心示范区,3个示范基地,通过两年重点打造于城胜利农场电商直播基地,获评“全省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下一步我们也将加强新农人、农创客培养,鼓励引导如仙桃缘农场、百合美农场等年轻农场主加入电商直播、网络销售,拓展我县水果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三、办理过程 (一)研究提案。3月,县农业农村局收到该建议,即对建议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4月15日,我局与提案者联系,准确了解提案的意图。 (二)沟通讨论。5月,深入了解提案背景及意见,调研相关内容。 (三)提案办理。5月,我局起草提案办理复文,征求提案者意见。 (四)提案答复。6月,我局正式办理复文,报送相关领导审定,正式答复提案者,完成提案办理工作。 海盐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