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创建中国文学之乡!海盐底气何在?


  • 发布时间: 2024- 04- 22 16: 07
  • 信息来源: 潮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阳春四月,翻开海盐籍诗人沈祖棻的《涉江诗词集》,这位“当代李清照”的才华与经历让人感慨。

亦或是翻开作家余华的小说,老城门、天宁寺、鱼鳞海塘……走读一番文学世界里的海盐地标。

文学不仅仅是尘封书页上的古老文字,还是一种生活,一种呼吸,一种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存在。在海盐,你是否跟随过“余华文学地图”,来一场文学之旅;你是否在鱼鳞海塘等待一个浪漫的日出,用笔尖记下岁月静好。

在海盐,文学无处不在。去年,海盐提出了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的目标,底气何在?

1713772748201.png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023年,一部《长安三万里》再次点燃了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学的关注。可很多人不知道,从初唐到晚唐,几千名诗人写下的数万篇唐诗,到明代时已经失传了大半。如果没有一位叫胡震亨的明代海盐人,那么如今的我们未必能读全“唐诗三百首”。

胡震亨耗时十余年,把中国人的浪漫与豪情都写进了《唐音统签》。这部书也成为清修《全唐诗》的蓝本,后来精炼出了我们所熟知的《唐诗三百首》。

1713773089132.png

绵延的中华文脉因海盐得以薪火相传,颇为传奇。自古以来,海盐人好学爱文。从晋代“中国志怪小说鼻祖”干宝、唐代诗人顾况、宋代《澉水志》作者常棠、元代戏曲家杨梓到近现代的文化巨擘张元济、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沈祖棻、“三毛之父”张乐平,再到当代“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余华,入围“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家宝树,海盐人的文学圈星光灿烂……

海盐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张元济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余华说:“读书,让你心境开阔,思想豁达。”

如今,无论是每天座无虚席的张元济图书馆,或是街角路边的“涵芬智慧书房”, 亦或是乡村田野间的“农家书屋”,在海盐,从烟火人间跨入“诗和远方”,不过是一扇“书门”。

千年锦绣之地,书香传世之城,这就是海盐争创中国“文学之乡”的底气。

1713773320309.png

何为中国“文学之乡”?该评选旨在通过文学品牌创建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普及文学知识、鼓励和扶持基层文学事业建设,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目前全国仅20个地方成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长期以来,海盐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先后召开县委文化工作会议和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抓好统筹部署;建成投用县文化艺术中心,并启动杨家弄区块等建设,推出了一批公共文化新空间;同时加大文化文艺人才培育,为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11月份,海盐向中华文学基金会递交了中国“文学之乡”创建申请。之后,争创中国“文学之乡”工作被写进海盐县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盐邑大地文艺创作欣欣向荣,近两年来,海盐省级以上作协会员新增11人,新增数位列全市前列,王晓栋(贝客邦)获第十一届春风悦读榜新人奖,方忠明小说《沧浪濯金》获嘉兴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同时,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作家,如王英、李平、白地、贝客邦等,文学创作氛围热烈,文学活动频繁。

84岁的秦山街道落塘社区居民沈明祥喜欢读书写作,在陆续发表了中篇小说集《鸳鸯楼奇闻》、民间传说《白塔山的传说》、长篇小说《男儿桥》《女儿湖》、散文集《艺海舟》等五部著作后,又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约二十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丝路沉浮》。“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沈明祥这样评价自己。

千年古城遇见文学之乡是缘分,更是蝶变。海盐争创中国“文学之乡”有信心!

海盐的雄心并非只有一腔热情。如何让文学与城市发展相融,海盐有明确的“路线图”。

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一直是海盐文学建设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海盐充分利用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强大影响力,抢抓茅盾文学奖回归嘉兴机遇,借势推出海盐本土作家贝客邦等,引领海盐文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亮相;借助余华文化大使身份,举办《对话》《余华与海盐》等活动,引领海盐文化“出圈”“出海”,在更高平台放大海盐“音量”。

1713773217669.png

注重千年文脉挖掘行动。重视文明溯源和文化传承,围绕“千年古县”,推动海塘、制盐、古镇、宋韵、山水等系列文化研究;围绕“影响历史的海盐人”梳理一批海盐名人,加大重要文学名人研究;围绕文学传承,开展“千年澉水·天下海盐”宋韵文化传承三年行动,组织人文走读、宋韵集市等社科普及活动。此外,海盐还将加强文学氛围营造,培育文学土壤。提升平台建设,发布一批文学创作基地。

实施文学精品攀峰行动。聚焦文学精品创作,加大重大题材文学创作的组织力度,建立体制机制,提升文学原创力水平。引聚高层次文学人才、培育青年文学人才、盘活基层文学人才,不断壮大发展成熟的文学队伍,加强对作家的培训,尤其重视青少年写作的培养,加大对文学的扶持激励力度。

推动基层文学普及工作。通过挖掘和整理地方文学资源,传承和弘扬海盐的文学特色,让传统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同时,积极营造文学氛围,培育文学土壤,营造文学氛围,组织文学进校园、进村(社区)、进企业活动,点亮文艺品牌、整合文化资源、举办文学活动,构建“书香海盐”品牌矩阵,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初春的江南,繁花盛景;满城的书香,文气弥漫。宁静处、清晨里、日暮时,书店里席地而坐的少年,图书馆里眯眼向光的老人,滋养精神的力量俯拾即是。这就是城市的气质,不妨让我们一起来海盐闲庭信步执书卷。


信息来源: 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