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海盐县“三大工程”构建高质量“人才生态圈”保障企业用才


  • 发布时间: 2024- 02- 27 08: 43
  •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 浏览次数:
  • 打印

海盐县“三大工程”构建高质量“人才生态圈”保障企业用才

海盐县围绕企业转型发展用才需求,立足聚“高才”引“专才”,实施助企纾困、载体培育、人才关爱等“三大工程”,不断扩大人才招引“覆盖面”,打造人才留用“新高地”,破解企业用才难问题,吸引更多人才来盐就业创业。2023年新增青年大学生11921人,新引进青年硕士384人,新引进青年博士52人,其中引进硕博人才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4.22%、23.81%,2个项目入围省级“引才计划”,数量全市最多。

一是实施“助企纾困”工程,提升人岗对接精准度。组建企业服务“三员”队伍,开展“人社联企·暖心助企”活动,建立“企业提需-三员汇总-人社助力”的政策直达企业、服务直达企业的常态化模式,做到涉企政策及时落地,企业关切积极回应,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2023年开展定点联系、走访帮扶企业30余次,共帮助企业解决在劳动用工、招才引智、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困难问题24个。岁末年初企业“用工荒”阶段,靶向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排查,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图谱,根据企业用工岗位设置、用工需求人数、用工学历要求、薪资待遇水平“四清”要求,建立企业用工引才清单,精准绘制招聘“人才地图”,定制赴外招聘高校路线,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今年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覆盖471家企业,根据需求已安排春节后6场大型招聘会。

二是实施“载体培育”工程,打造产才融合共同体。开拓政企校合作引才模式,为企业引进储备人才、解决科研难题、开展项目合作开辟通道,2023年开展“海纳英才·盐途有你”高校专场招聘36场次,聘任4名高校老师作为“引才大使”,调研走访海盐企业33家/次,其中兰州理工大学与海盐6家规上企业签约“政企校协同育人基地”,24名学生来盐企业暑期实习实践,形成示范效应。构筑人才“孵化器”,支持企业主体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做好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今年揭牌东北电力大学(海盐)电力技术研究基地,与该县繁荣电气在“新能源系统设计研发”开展合作;加快博士后工作站“人才+项目+成果”三位一体转化应用,浙江青莲食品与浙江大学入站博士联合研发项目,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1.68亿。

三是实施“人才关爱”工程,增强稳岗留人稳定性。迭代人才政策3.0,其中紧缺型人才政策将引进博士奖励由9万提高至15万,硕士4万提高至9万,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1万提高至1.5万;同时将奖励的学历“下限”由本科降低至大专;发布服务人才引进“新十条”,从引才奖励政策、人才优惠待遇、高端人才办证优享全链式提供精准服务,2023年拨付人才专项补助资金3105.64万元惠及693名人才、144家企业。抓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对顶尖和高端人才及配偶子女设立县级医疗“绿色通道”,除医保报销费用外,相关治疗费用皆可记账,由县优秀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办公室统一结算;打造“1+9+N”人才公寓,形成1个县级人才公寓、辐射9个镇街人才公寓,辅以企业自建职工宿舍或商品房租住,全县人才公寓共计3200余套,县级人才公寓入住率96.94%。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