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加快实现残疾人充分高质量就业 |
||
|
||
■全媒体记者 沈雨菲 本报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024年,海盐增加残疾人就业114人,就业残疾人2995人,就业率80.12%,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新增残疾人就业”任务。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望海街道北荡社区的微光助残共富工坊,看到工坊内百余件钩针编织作品排列整齐,顾客正在选购。记者了解到,这些作品都是由残疾人亲手编织而成,每件作品根据工艺与大小,定价几元至上百元不等。 “今天有企业过来选购,一下子卖掉了20多件,我们会抓紧补货。”店内员工肖鸿平告诉记者,今年9月助残工坊成立以来,由她负责共富工坊的运营、销售,其余20余位残疾人因行动不便,将编织的作品放在店内寄售。 “在这里工作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人更加开朗了。”肖鸿平告诉记者,她由于身患精神残疾,无法胜任普通工作岗位,如今借助微光助残共富工坊,每天研究钩针编织,生活更加充实,日常收入也有了保障。 今年以来,海盐积极为残障人士打造创业就业平台,通过共富工坊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残障人士以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我们排摸发现,许多女性残疾人热爱编织等手工技艺,通过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能力特长,搭建了微光助残共富工坊。”望海街道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沈海燕介绍,依托各类共富工坊,望海街道还打造定制型、互动型、组合型培训模式,开展非遗勾编、计算机操作、抖音直播等各类主题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600余名残疾人参加各类就业培训。 今年,海盐还落实残疾人就业能力精准评估和分类指导工作机制,实现残疾人就业精准帮扶。 近日,记者来到嘉兴利德尔铝业有限公司,看到一条特殊的生产流水线,这条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都是残疾人,他们分工协作,搬运、包装铝材……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周爱苹患有精神残疾,不能搬运重物,她负责质量检测,标注不合格的铝材产品。 “工作挺轻松的,每天只上半天班,收入也不错。”周爱苹告诉记者,此前由于身体原因,她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2023年以来,海盐推出“特殊流水线”,解锁“双低”就业密码。针对体力劳动能力低、劳动技能低的残疾人,成立“双低”就业创业点,根据残疾类型提供不同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我们排摸发现,许多残疾人劳动能力低、劳动技能低,不能胜任普通的工作岗位,而残疾人之家、共富工坊等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的简单劳动产品供给不足。”县残联副理事长吴徐锋介绍,海盐依托企业设立专门的残疾人工作车间,创设了适合特殊残疾人工作的后道检验和包装流水线,根据残疾类型与等级差异划分不同工种,目前已安置“双低”残疾人21名。此外,利德尔铝业就业创业点还在每月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基础上,另设全勤奖、月度考核奖、计件奖等,部分残疾人月收入3500元以上。 展望2025年,海盐将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百分百”目标,通过精细做好基础工作,扎实落实工作举措,充分运用优惠政策,实现残疾人充分、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