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持续推进银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 2024- 11- 06 08: 48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高昱雯   通讯员 姚青

本报讯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千家万户的期盼,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近年来,海盐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书写了一份银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今年初,武原街道光明社区捧回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金字招牌,“国字号”荣誉背后,社区老年居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每天下午得空,73岁的朱连英总喜欢到光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转。在一楼社区卫生服务站,她用健康检查一体机测量了血压,然后到隔壁诊间,咨询驻点医师秋冬季老年人高血压注意事项。健康问诊后,她乘坐无障碍电梯到三楼的老年影院,和老姐妹一起看看越剧、聊聊家常。

从农民到居民,还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这让朱连英直言“真的是想不到!配点常用药、打打牌、看看戏,社区里什么都有,真的很方便。”

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光明社区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不仅盘活了300多平方米的闲置用房,打造集居家养老、日间托养、卫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还从居住环境、出行设施、智慧助老等方面对社区进行全面改造。“我们从智养、医养、康养、宜养四个维度,打造‘颐养在盐’新模式。”光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印波说。

光明社区的老年友好样本,是海盐持续推进银龄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截至去年底,全县户籍人口60周岁以上老人达12.05万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31.42%。面对日趋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海盐先后出台《海盐县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并细化制定《海盐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海盐县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文件,为幸福养老事业保驾护航。

政策先行,行动见效。海盐连续十多年把养老服务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近日,记者来到县城盐湖东路北侧的海诚文化广场建设现场看到,主体建筑已完成外立面施工,正在抓紧内部装修。该项目用地约30亩,主楼内有多个功能教室,包括音乐器乐类教室、书画类教室、多功能视听体验馆等;裙楼内有羽毛球室、气排球室等活动场地,还打造了全县首个地下门球场。

“为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的学习休闲需求,设计装修时就融入了适老化设施,比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走廊扶手,步道缓坡等。”海诚文化广场项目负责人沈佳伟介绍,“现在每天有近200名施工人员在赶装修工期,力争农历新年前完成装修。”

打造休闲新地标的同时,海盐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织密养老服务网络。

目前,全县现有养老机构5家,共设有床位1314张,入住老人500余人。其中,由国企参与的养老项目“中大朗颐(海盐)养老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核能供暖。海盐还率先实施了卫健家庭病床、医保长照护床位、民政养老床位“三床融合”工作,提升医养供给水平。

近年来,海盐集中力量办成一批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实事,进一步延伸居家养老服务“触角”。全县9个镇(街道)实现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又建成11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为25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大力开展为老助餐送餐服务,累计建成助餐服务点86个,全县助餐配送村(社区)覆盖率达86.7%;积极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完成改造485户。

为让老年人有所养、更有所享,全县各养老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常态化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设立老年学堂(高龄学堂),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需求,安排健康、艺术、反诈骗、技能等课程。重阳节、敬老月等节日期间,各地加大活动力度,加强媒体宣传,持续营造全社会敬老孝亲的氛围。

当前,海盐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设施更加均衡、养老服务功能持续扩展、养老服务市场逐步打开、养老服务队伍不断提升,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接下来,我们将以抓好省级老年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持续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普惠程度,全力打造充满幸福感、安全感的‘颐养在盐’模式。”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