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技最前沿:徐铭恩教授畅谈器官制造的当下与黎明


  • 发布时间: 2024-11-29 10: 52
  • 信息来源: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近日,由海盐县委宣传部、海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民革海盐县支部主办,张元济图书馆承办的新一期“涵芬讲坛”在张元济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将主题延伸至医学科技领域,邀请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三维打印与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徐铭恩教授,以“器官制造的当下与黎明”为主题,与在座百余位市民科普我国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现阶段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与科研成果。

作为中国细胞、生物材料3D打印的先锋科研专家,徐铭恩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领域。生物3D打印技术能够通过生物原本的干细胞,进行仿生设计,制造出个性化的医疗器械与组织器官,大幅度改善组织器官修复难、移植器官短缺的现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帮助。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徐教授从身边的例子出发,为读者们介绍了器官制造技术所面临的需求与挑战。他提到,目前该技术面临着批量制造困难、保真度低、质量追溯难等问题,而科学家们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解决这些难题,并利用AI技术让器官制造变得智能自动化,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徐教授科普到,目前生物3D打印技术已实践于心脏、肝脏、气管再造等领域的生物医药应用中,为人类解决更多疑难杂症带来帮助。

尽管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生物3D打印与器官制造是陌生的话题,但仍有许多读者在讲座结束后向徐教授进行提问。徐教授提到,技术是工具,研发一项新技术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其造福人类,为人类发展提供便利。在谈及生物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时,徐教授认为AI技术与器官二次打印是目前自己研究的重要方向。现场也来了许多医务工作者,针对器官移植排异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徐教授也提到,人工器官制造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排异问题,此外,在许多公立医院的心脏手术中,该技术也为手术提供了模型,大大降低手术难度与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D生物打印与器官制造开启了医学史的新篇章,也为人类带来更多可能。科技是万物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聆听一场科学讲座,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还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信息来源: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