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连出“真招、硬照、新招”,解企“燃眉急”,助企“发展基”


  • 发布时间: 2023- 09- 28 10: 29
  • 信息来源: 县经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2023年以来,我县积极贯彻并落实各项惠企助企工作,通过政策直达、减负惠企、优企帮扶等一系列“真招、硬招、新招”,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稳进提质,提升企业获得感。1-7月,县内规上工业增加值123.0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列全市第4,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7月,紧固件产业成功创建浙江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精准打出政策直达真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一是全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全面承接并落实制定我县68条“8+4”政策款项,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发展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举措。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工业企业蝶变跃升”“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开展科研创新”“产业绿色化转型”等工作,迭代升级出台“专精特新”、“两化改造”、“有机更新”和“氢能、5G通讯、同位素三合一”等专项政策,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精准开展资金直达行动。梳理各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编印发放“口袋书”1000余册成惠企政策“口袋书”,通过海盐发布等各种媒介推送信息50余条,帮助企业精准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为自身发展找准跑道。重点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送策上门”机制,精准及时解决企业困难。位于通元的嘉兴奥力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处于扩大产能的关键时期,前期已投入资金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部分车间生产的产品规格已经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造升级,预计还需追加一笔资金。企业通过属地提交关于享受政策支持的诉求后,县经信局立即启动政策直达机制,根据海盐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经评估后由经办人员协助完成申报流程。公司以较短的时限申请到了工发资金补助,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加速落实惠企政策兑现。探索惠企政策全程线上直达闭环管理路径,目前正在收集全县近20个涉企部门相关政策录入数字平台系统,为争取实现资金线上兑现打下基础。今年以来,我县加快迈出资金兑现步伐,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争取时间。截至8月,全县惠企助企资金(含上级补助)1.8亿元,其中工发资金共计补助1.07亿元,惠及企业(团体、个人)等390家(次),经信条线兑现率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及时打出减负惠企硬招,解决企业切实困难。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深化跟踪问效。组织全县20多个涉企部门骨干人员成立“助企帮扶团”,360余名助企服务员通过线上、实地走访等方式与对接企业开展常态化联系,实现752家规上企业助企服务员选派全覆盖。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通过面对面上门与企业家交谈,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诉求,从产、供、销难题到要素保障实现全方位对接。截至目前,走访帮扶企业6830家(次),开展助企服务人数2080人(次)。实行诉求收集、协调办理、回访评价的全程跟踪闭环机制,累计受理企业问题诉求1920个,办结诉求1880个。二是优化制度保障,提升服务质效。今年我县打造“政企有约”、“周六在线”助企、“先锋书记惠企直通车”等特色助企服务载体,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推动党员干部在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中当先锋、打头阵、作示范。围绕企业知识产权构建、退税减税政策和“小巨人”企业申报等服务企业专业领域,实施干部助企服务能力专项培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组织涉企部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菜单式”宣讲,将《2023年海盐科技新政》、《海盐县支持工业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现阶段就业人才扶持政策》及涉企法律相关政策落实在末端,确保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及时咨询、便捷办理。三是加强部门联动,落实减负举措。组织多次企业清欠情况排摸,通过制定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清欠工作,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全力维护民营企业发展权益,目前,我县没有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个等问题。安排40多家开展2023年企业负担季度调查工作,为下阶段减负增效工作把脉。推进减税降费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上半年全县企业减负降本共计实现14.8亿元,惠企纾困显出实效。打造“政企服务”直通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8月初,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的玫丽盼(浙江)化妆品有限公司向县经信局提出关于留抵退税诉求。经信局收到问题后第一时间领衔相关老同志,会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工业副主任冯炜等赶赴企业,就留抵退税诉求与公司相关负责人做深入对接。在得知企业具体事项后,现场联系县税务部门,并将该事项交办给县税务局,该公司预计9月份即可办理留抵退税事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重点打出优企帮扶新招,推动企业提能升级。一是持续擦亮专精特新金名片。深入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强链补链、绿色发展、质量提升、融资畅通”六大工程,建立分层分类的梯度培训体系,营造全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已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专场培训7场,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数56家和总量119家均居嘉兴市第一,省级“隐形冠军”新增数 4家,全省第一,总数12家,全省第二。“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多次获省委办公厅、省经信厅等宣传推广。建立“龙头企业”目标库,结合实际创新帮扶举措,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发挥龙头带动和骨干支撑作用,厚植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山鹰纸业、泛洋特种、协和首信等大型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早日突破百亿级。二是加快推进“两化”改造。依托“3+3”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工程,深化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今年我县获得2023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省级财政专项激励资金500万元。目前累计组织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86个,其中数字化改造130项、绿色化改造56项,“两化”改造投资完成44.05亿元,投资完成率88.10%。全县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个。三是深化实施“腾笼换鸟”。目前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36家,腾退低效土地1711.8亩,其中50亩以上地块占比为100%,腾出用能4.55万吨标煤。同时用好用足“腾笼换鸟”专项资金,盘活工业用地,激发企业活力,累计提取专项经费830.4万元。持续推动小微园区建设,今年以来新建成2个,省级备案小微园区23个,入园入区企业600多家。为实现共富和智造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信息来源: 县经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