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街道北团村践行“四敢争先”加快美丽蝶变 |
||
|
||
■撰文 吴媛媛 周懿 海盐县秦山街道北团村历史文化悠久,古代以盐文化著称,制盐业发达,宋代系属鲍郎盐场北正团产盐组织所在地,故因此得名“北团”。近年来,北团村践行“四敢争先”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和乡域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北团建设,以“振兴乡村经济,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实现环境、民生、文化等高度融合,触发“美丽蝶变”金钥匙,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人居环境,推进共同富裕。 锚定绿色生态 助力美丽蜕变 日前,笔者沿彩虹大道驱车进入北团村,车道平坦而宽敞,两旁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和整洁靓丽的建筑。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池塘,只见水池清澈,虫鸣鸟叫,蜂蝶飞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北团村坚定“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的理念,集中开展村庄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紧紧围绕绿色宜居主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收集工程,实现雨污分流,并对农村生活污水全流程进行闭环整治。配合驳岸修筑、生态修复、杆线地埋整治、健身场地和景观节点建设等工程,最大程度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北团村绿化面积覆盖率达60%,生活污水纳管收集工程普及率100%。 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北团村同时推进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城乡公交服务、公共自行车服务有效提升了村民的便捷度。推行积分兑换活动,激励、引导村民通过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积分,用积累的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这里的积分能当钱用,积分越多能换的东西就越多。我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不仅美了环境,加了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以后,我会积极参加村里的活动,积攒更多的积分,为建设美丽北团出份力。”北团村村民李老伯说。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文旅融合 近年来,北团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充分挖掘“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红色精神引领乡风文明全域秀美发展之路。日前,北团村获评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社区)。 以文化为核心,北团村打造红色党建“初心之路”,将“三个示范”展示馆、盐文化清廉展示馆、连心馆、红旗书屋等阵地,串点成红色旅游路线,联合建设企地融合促共富项目——“同心共富,核谐一家”蔬菜基地,牵头成立盐·禾蔬菜合作社,搭建“红色先锋大棚”,吸纳农户112户,建成蔬菜基地20亩。串点成线,打造为接受党性教育的学习基地和“三个示范”指引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22年累计接待团队300多个,人数达8000人次。 “沿着参观路线一路走下来,最强烈的感受是农村变化真大。能直观感受北团的文化底蕴和转变历程,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下次我要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农村的新变化。”正在“三个示范”馆参观的游客王先生说。 深挖“红色根脉”,加强培育精神文明。北团村积极打造以“红耀秦山”为主品牌、“N”项子品牌共同发力的文化品牌,建立“共富学堂合伙人”机制,推动文化礼堂资源利用最大化,整合红旗书屋、六馆等场馆,推出红色教育研学路线,开展“‘核’你一起 ‘秦’在深处”未成年人红色教育走读活动。全年开展文艺演出、春泥计划等文化文艺服务达3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探索农业新模式 推进产业共富 近年来,北团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腾退占地281亩的生猪养殖场,建立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科技型、智慧型、创新型为核心,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创业产业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从资源、场地到资金的多方支持,政府给我们企业创业提供了很大帮助。我被海盐政府的诚意吸引过来,创立海盐森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们已拥有1间组培实验室及250亩苗圃基地,我和合作团队已研发出10多个由国内原生杜鹃花物种选育而来的新品种,正在等待递交DUS测试数据,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进行国家新品种认定。”海盐森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章成君说。 北团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利用自家庭院的闲置场地进行植物管养,再由基地进行统一回购,从而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同时,汇聚懂技术的党员骨干成立助创先锋队,由1名党员联系10户村民,开展结对帮扶,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共同实现致富梦想。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花卉种植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农户500多人次,培育种植能手60多人。通过杜鹃花的种植,形成乡村农业产业链,将“方寸之地”变成“创收之处”,每年能为农户增收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