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城镇:“书香于城”为精神共富赋能 |
||
|
||
文化是一座城的底蕴,刻进了百姓内心。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海盐县于城镇坚持以阅读汇聚文化力量,塑造“爱阅之城”,让于城闪耀人文光辉。 近年来,为完善全民阅读体系,构筑书香社会,助力全民精神“共富”,于城镇深耕“阅动未来·书香于城”全民阅读品牌,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倡导崇尚读书良好风尚,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用科学的理论不断凝聚人心,用知识的力量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全民阅读,擦亮“爱阅之城”金名片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平凡的世界》,人在成长中的幸运,其实是遇到了正确的初心和启迪,这本书就是给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城镇文化管理员朱晓芳在礼堂书屋的阅读角这样分享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全民阅读正当时,书香于城活动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将优质的阅读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近日,于城镇启动2023年“阅动未来·书香于城”全民阅读月活动。 今年,于城镇重点围绕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将镇域内的阅读阵地串联成线,推出了一条镇级“阅动未来·书香于城”阅读精品线,该精品线起于八字村文化礼堂,途径各村(社)礼堂书屋、涵芬智慧书房、张元济图书馆于城分馆等地,终点设在何家村文化礼堂。全民阅读精品线串联起了于城“全民阅读”新图景,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经常化、体系化,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提供精神支撑。 线上出景,还要点上出彩。于城镇除了建立阅读精品线,还在处于点上的村(社)打造全民阅读子品牌。“悦读三联”“阅享吕冢”……目前,于城镇9个村(社)结合各自特色,推出9个全民阅读“子品牌”,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有好的阅读品牌,也需要有优秀的“阅读人”队伍,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今年,于城镇聘任了于城乡贤、嘉兴日报主任编辑王珊宝,于城乡土诗人周西西为“阅动未来·书香于城”全民阅读品牌金牌“领读人”。同时,9个村(社区)也同步聘任了一支由道德模范、阅读推广志愿者、非遗传承人、退役军人等组成的村级“领读人”队伍。“下一步,“领读人”队伍将入驻各村(社)阅读阵地,定时定点为广大读者带来阅读分享、好书推荐等活动,用“身边人”分享“身边书”的形式,共同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精神“共富”。”于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全民阅读月的推进,接下来,于城镇将通过开展“爱阅课堂”、“书香导师成长营”、“走读于城 悦读水乡”、诗词歌会等一系列长效性阅读活动,打造全民阅读服务体系,使全民阅读活动体系化,以体系化保持经常化,全面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爱阅之城”。 “领读人”周西西:阅读,让诗更有活力 周西西,本名周卫东,于城镇鸳鸯村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理事。诗作散见《诗刊》《扬子江》《草堂》等四十余种文学刊物,获国内奖项多次,2019年出版诗集《如风吹》。 “一条河流经许多地址,来到这里,变得宽阔,细腻……”在阅读月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作为全民阅读品牌的金牌“领读人”,周西西分享了自己的《庄柴湖》一诗。庄柴湖作为于城镇地标性的地方,在周西西的笔下已经出现过多次,去年6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酝酿之后,周西西整理完成了《庄柴湖》。“我的诗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来源于阅读。”周西西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西西在于城镇江渭村村小教书时,因为喜爱阅读,起笔写过诗歌、散文,发表于《浙江教育报》《青年作家》等报刊,后来因为创业,没了时间,才停了笔。直到2015年,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周西西再一次拿起了笔,用诗抒发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写诗,我都是通过阅读学习感悟诗歌写作。”周西西说。 在碎片化时代,阅读方式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纸质阅读的新变化。周西西喜欢碎片化阅读,这种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的阅读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他对阅读的需求。“有时候一本书,我可能会先看感兴趣的一章节,再看其他内容。有时候也会因为一本书晦涩难懂,而多次阅读。”周西西讲到,创作诗歌的时候,也会因为字词的推敲而阅读,阅读其他诗人的诗歌,来打开自己的思维。 一首诗歌的创作,可能只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但细节的斟酌,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有时候可能过了几个月或是一年,突然发现用这个词更能引起读者共情,就是发表过的诗歌,我也会拿出来更改。”周西西说,近年来,他也放缓了写诗的频率,让自己更加充实,写的诗歌更加丰满。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阅读是我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也时常在活动中,倡导年轻人多读书,在浮躁的时代,读书可以修养身心。”周西西说。 书香沁润阵地,共读共创书香于城 坐落在于城镇江渭村村部的“朗读亭”是由核酸检测亭改造而成。该亭以朗读体验为主,为广大朗读爱好者提供数字化朗读平台,品读书香,文化打卡。 “我们从内到外进行了包装,亭内放了书籍、音响等,亭外设置了外放设备,朗读者在里面朗读,亭外路过的都可以听到朗朗书声。”于城镇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说。 据悉,江渭村的“朗读亭”作为于城镇阅读精品线外的延伸拓展点,实现了公共资源再利用,同时丰富了江渭村阅读环境,让村民随时随地感受书香文化。 最是书香能致远。近年来,于城镇已经建设完成江渭、吕冢、鸳鸯、三联、构塍5个礼堂书屋,今年新增八字村礼堂书屋,改造吕冢村礼堂书屋。 吕冢村的礼堂书屋过去在村文化礼堂的三楼,为了增加书屋的利用率,今年,吕冢村将书屋改造至一楼,120平方米的空间里,将存放5000多册藏书。书屋将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村文旅产品展示区、亲子互动区等。 “计划将在今年6月完成改造,到时候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五星级’的阅读体验。”吕冢村相关工作人员说。 一脉书香不仅是软实力,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城,随着阅读体系的不断完善,礼堂书屋、农家书屋、图书馆等多层次、全覆盖的阅读阵地建设,让阅读成为文化底色,塑造了于城的文化气质,也让村民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