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海盐县引“三扶活水”精准滴灌困难群体“就业洼地”


  • 发布时间: 2023- 12- 04 16: 17
  •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 浏览次数:
  • 打印

海盐县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综合竞争力弱等就业“症结”,从“数智”摸底“扶需”、“精耕”平台“扶业”和“点单”培训“扶技”,引“三扶”活水精准滴灌困难群体“就业洼地”。今年以来,累计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等服务17517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97人,失业人员动态跟踪服务实现全覆盖,“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一、开展“跟踪式”排查,摸清底数精准“扶需”

(一)一人一档,建立“就业意向清单”。借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场景,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居住地、就失业状态“上云建档”,由基层人力社保协理员“一对一”定期跟进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和下派帮扶,靶向摸清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意愿、岗位倾向、期望薪酬等要求,实现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底数清、就业状态清、服务需求清”。截至目前,就业帮扶应用县域覆盖率100%,通过该应用已给予就业困难人员职业介绍5300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达99.73%、帮扶就业率95.51%。

(二)搭台送岗,建立“用工需求清单”。参保大数据分析加用工需求调研同步推进,线上大数据筛选在盐参保的省外劳动者,线下对全县100余家重点企业就节后用工返岗等情况深入摸底,提前掌握企业用工缺口及缺工类型,定制“用工人口密集分布图”,为精准帮扶就业、赴外招聘等打下扎实基础。力促人岗精准匹配。每月定期对全县87家省重点用工监测企业进行停工停产、大面积裁员等规模失业风险进行监测,提早预判因经济形势变化导致就业困难人数激增风险,有的放矢做好就业帮扶。

(三)上云下送,建立“政策信息清单”。开设“就业创业大讲堂”,在岁末年初求职招聘旺季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专场招聘期间,开通线上直播平台,通过直播政策“云”宣讲、政策解读基层“巡回课堂”等“上云下送”,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针对困难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宣讲会和岗前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了解契合自身实际的求职方向,以政策红利鼓励和吸引困难毕业生来盐就业,今年已累计在12所高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

二、搭建“集成式”平台,压茬推进全力“扶业”

(一)共富工坊就近就业。打造“共富工坊”放大定向招工辐射效应,推动村、企、民三者深度融合,动态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四张清单”,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降低企业生产用工成本,实现靶向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共富工坊”73个,有效匹配用工、培训等供给需求639条,成功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140人,人均年增收入超3.6万;其中2家共富工坊入选23年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省级示范点。

(二)实训基地自主择业。面向不同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分策、特色化构建实训基地平台,形成“先培训、后就业”模式,为其提供从职业规划指导到专业技能赋能,再到精准高效就业的高水平就业创业服务,通过提技提能提升其择业自主权,如在上市企业内成立2家退役军人就业实践基地,今年为28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供适应性培训;成立“两低残疾人”就业创业点,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收综合平台,实现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残疾人100%就业。

(三)零工市场灵活就业。全域推广实体化零工市场建设,个性化推出工作地点近、工作时间灵活、技能水平要求低、年龄限制少的非全日制就业岗位,为被征地农民、低保低边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开辟就近就地精准“找活”的“绿色通道”,目前8个镇(街道)的实体化零工市场已建成启用,年末将实现全域覆盖,可惠及全县5万余人;开发“海盐零工”线上小程序,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手机指尖寻岗,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手机指尖寻岗,目前累计达成交易684人次,实现总增收26.6万元,人均收益1301.95元。

三、实施“菜单式”培训,加足马力高效“扶技”

(一)提供“买单式”培训支持。构建“1+5+N”技能培训体系,出台《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引育“共同富裕”匠才队伍的实施办法(试行)》,强化顶层制度保障,形成覆盖群体多元、培训种类多样、补贴力度更大的普惠性技能培训模式;深耕“产业助推、幸福康养、金穗丰年、技创未来、广育匠苗”五大领域,以技赋能帮扶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高质量就业,配套《职业技能提升资金管理办法》等多个细则,增强提技补贴力度。今年已开设技能培训班300余期,参培2.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37%;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753万,惠及3295人;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8.32万。

(二)挖潜“点单式”培训项目。紧盯就业困难人员切身需求,推出定制化、多元的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兴趣浓厚、意愿强烈的家政服务培训需求,开设面点、中式烹调、老年人和婴幼儿护理、园艺技术等各类培训班18期,今年已覆盖1000余人,超六成通过考试获得技能等级证书。针对大龄失业、无技能和低学历等就业困难人员普遍反映的求职短板,结合养老服务、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定向开设长护险护理服务培训,提供涉及护理全过程的27项培训项目,目前460名居家护理员实现再就业,从待业无薪到每月有2000元左右固定收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从培训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三)开展“订单式”培训服务。联合丽水景宁县连续多年开办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能力提升班,面向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带头人,通过“乡村振兴海盐模式”及电商创业培育等专题培训,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农村劳动力创业增收致富,目前两地常态化培训已打响“畲乡经理”劳务品牌,年均劳动力就业已达2.3万人,年均增长经济效益超30亿元。鼓励对口帮扶地区贫困户,参与海盐在当地组织的“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输转来盐企业稳定就业,实现贫困户就业难与本土企业招工难的双解双赢,目前累计帮助中西部22省籍678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盐稳定就业,帮助对口帮扶4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盐稳定就业2174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4%和17%。


信息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