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病有良医】海盐县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
|
||
海盐县以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为契机,全面构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急慢分治”“社区康复”“长期护理”五位一体连续性健康服务新模式,有效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形成,促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目标,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目前,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站100%达到省规范化标准,基层就诊率达到68.18%。 一、医院管理“一体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频共振 一是党建引领"统一化"。出台医共体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推进医共体内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医共体章程为引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和各级会议制度。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成员单位执行负责人由集团党委提名并任命。医共体内部设立党政综合、医疗业务、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信息、后勤等管理机构,实现扁平化管理。 二是人员管理“一体化”。县编办、人社、财政联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集团内人员编制、岗位设置、人员招聘、职称评审、合同管理及考核要求。调整各医疗卫生集团的岗位设置,统一核定比例,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由医共体对外统一公开招聘。出台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方案,实行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新增中高级岗位向基层和紧缺岗位倾斜。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牵头医院职工晋升高级职称前需到分院服务1—3个月,分院新录用人员需到牵头医院见习轮转6个月。2022年,医共体对外统一公开招聘84人。 三是人财物“协同化”。围绕“一盘棋一家人一本账”的核心体制机制,建立医共体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资产集中统管制度、成本绩效管理办法、医共体财务报告制度及内部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实施医共体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集团为单位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的自主权,突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落实“两个允许”。 二、医疗资源“同质化”,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夯实网底,基层服务能力“提标扩容”。以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实施基层公共卫生设施提标扩容工程,为基层卫生院添置CT等医疗设备,实现紧缺资源在基层共享。截至目前,共建设全科-专科门诊15个、联合病房6个,实现慢病一体化门诊全覆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100%,全县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其中5家达到推荐标准,1家社区医院创建成功。 二是共建共享,城乡医疗资源“同质同标”。搭建区域临检、放射、心电、病理、消毒供应、中药等9个医疗资源共享中心,辐射至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以县级医院危急重症多科救治中心为核心,以120急救中心为纽带,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新型危急重症救治模式。优化健康体检制度,实行城乡同质同标的免费健康体检。截至目前,各资源共享中心已为基层远程检验标本747584份,远程心电诊断77046人次,远程放射诊断24589人次,远程病理诊断19677个。 三是数字赋能,基层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数据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数据中心,实现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数据在诊疗、体检、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多环节的综合运用。首创“数智国医”应用,建设中医智能诊疗信息平台,形成以患者线上挂号问诊、线上中医智能处方开具及医保结算、中医处方智能审核、药品统一调配、配送到家的“闭环式诊疗”服务模式,提升基层中医师诊疗能力;数字化“共享中心药房”提供600味中药,破解镇村中医用药难题。目前,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服务提供率达100%,中医就诊率提升150%。 三、医疗服务“均等化”,促成分级诊疗上下转诊格局 一是建立外力内化机制,不断推进县级强院建设。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加强与沪杭优质医疗机构的合作对接,建立名医工作站14个、省市协作专科21个。县人民医院加大与浙大二院紧密合作,开设名医馆、名医工作站,开展远程医疗合作,启动青蓝工程等。成立烧伤科,填补海盐地区烧伤学科的空白,业务量持续上升,全省专科水平排名由第28上升至第5。县中医院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双方合作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同德专家门诊工作量3627人次,手术110台次,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二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提高基层就诊率。加快医共体深度融合,推进医共体联合病房建设,落实医共体下属分院专病专科布局,牵头医院做好专家选派及技术指导,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全县专家号源、大型检查、住院床位等资源共享,各级优质医疗资源阶梯式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有效提升基层就诊率。目前,促成医共体牵头医院的50余位医疗专家定期在基层坐诊,医共体牵头医院专家服务基层日均达12人次,基层就诊率达68.18%。 三是打通双向转诊通道,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打破县级与基层利益藩篱,顺畅转诊通道,基层医院将疑难病人上转至龙头医院,龙头医院将慢性病人、康复期病人及术后病人下转至各基层医院,并通过信息系统,龙头医院对基层医院实时会诊,对下转病人同步进行技术指导。县人民医院向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分流,方便门诊患者,降低诊疗费用,一般诊疗费用由每人次15元下降到5元。向武原分院分流一个肿瘤病区,该分院在院病人从每天5-6人上升至40人,该举措在全省县域医建设推进会上,获成岳冲副省长予以表扬。2022年以来,上转病人5202人、下转病人189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