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非粮化”整治 全力守好“米袋子” |
||
|
||
■全媒体记者 邵祺 通讯员 姚云峰 王淑娥 本报讯 粮食功能生产区是稳粮保供的核心区,保证其种粮属性是实现农业增产丰收、保障百姓“米袋子”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海盐有序推进开展“非粮化”整治工作,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目前已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37万亩。 近日,在望海街道永福社区记者看到,来自安徽的种植户张勤杰正在查看藕田的排水情况。张勤杰在望海街道承包了6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藕。今年年初,他决定将250多亩藕田全部退掉。“粮食安全很重要,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张勤杰说,接下来一段时间,他还要给这些地排水、晾晒、翻耕,计划到今年5月份,藕田完成整治,全部种上粮食。 今年,海盐积极推进各类“非粮化”还田工作,通过腾退低效的苗木、鱼塘、莲藕田等,多环节、多途径挖掘种粮潜力。来自于城的张建锋去年在通元镇承包了40亩土地探索稻虾种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他又在望海街道永福社区一处腾退的鱼虾塘内进行稻虾种养。“去年第一年种,有17万元的收入,积累了一定的种粮经验,今年又承包了80亩土地种粮,为粮食安全作贡献。”张建锋表示,海盐对稻虾种养在政策上的支持,提高了他种粮的积极性。 据了解,海盐粮食功能生产区共有面积17.12万亩,其中“非粮化”包括种植苗木花卉草皮、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殖水产、抛荒、非农化、种藕等情况。今年以来,海盐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海盐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的工作方案》,鼓励广大种养殖户对苗木、花卉、草皮等“非粮化”土地进行清理腾退,并对全县面上“非粮化”因无法清理腾退的面积进行调整优化。 截至目前,海盐已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37万亩,其中清理腾退4985.6亩,优化调整18780.7亩。 在此基础上,海盐还进一步抓好春耕工作,保障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