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擘画全域旅游新蓝图 |
||
|
||
■撰文 翁人羽 肖也佳 董晓丹 “天高云淡,雁过长空。层林尽染,硕果累累。”秋日里,笔者行走在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嗅着淡雅的桂香,轻捻一片泛黄的秋叶,白墙黛瓦一次次掠过眼帘。古城墙、朱家门、南北湖……历经时间沉淀下来的景色,每一处都美不胜收。 近年来,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始终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独特的山水旅游资源,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随手一指皆是景”的最美全景城镇。 “金凤古禅”呼之欲出 澉浦是一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千年古镇,而古城门更是见证了澉浦的繁华变迁。上个世纪70年代,因长山河工程,古城墙被拆,仅有西侧“肃武”门保留了下来。1991年,澉浦热心人士出资对西城门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不久前,澉浦北城门也完成重建,和护城河畔的西城门遥相呼应,将古镇恢弘雄伟的面貌重新呈现在游客面前,这也是海盐第六条美丽乡村精品线——“金凤古禅·硒望线”的一个重要点位。 今年年初,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拟定“金凤古禅·硒望线”美丽乡村精品线项目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约3.1平方公里,投资约1.12亿元。如今,各项目均已接近尾声,一条古村古韵与未来乡村相碰撞融合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呼之欲出。 据了解,“金凤古禅·硒望线” 以澉浦村、茶院村为核心,以澉东村徐匠村、联新村缪家村为拓展延伸,打造北街忆旧、徐匠访作、金粟寻硒、肖圩赏新、缪陆乐活五个美丽乡村点。整条线路除了修建巍峨的古城门,对澉浦古村落进行整体风貌提升——重建了念园、周宅等名人故居外,还呈现了未来乡村九大场景,打造了富硒农业展示园、现代农场等,是一条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熏陶,又能参与现代农耕研学,还能体验数字赋能未来场景的精品线路。 “通过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设,我们希望依托现有山、水、田等自然基底,实现地方文化、古村旅游、富硒农业、未来乡村的全面联动,体现‘古村古韵、禅意养心、硒园养生’的三产融合发展主题,有力推动现代社区建设。”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精品线的打造是一个契机,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将在景观提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融合农旅资源,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让美丽环境带动美丽经济,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发展红利。 文化灌溉“古韵悠悠” 小桥流水环伺,白墙黛瓦斑驳……在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浙江省传统村落六里村东北角的朱家门,至今保存着10幢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木结构老建筑。这片如今较为罕见的老建筑群落,刻画着江南庭院的时代印记,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穿越回旧时光。 2016年,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启动朱家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打造了美丽乡村1.0版本。2021年,朱家门作为“古韵画乡·山水线”中的核心点位,在实施碧水绕村、祝氏老宅区块有机更新、朱家门立面改造、粮仓改造及沿路沿线景观提升等项目后,2.0版本的朱家门成为了文人墨客争相入驻的人文隐逸桃源、古堰文化名村、文创艺术高地。 文化是发展的软实力。今年6月,朱家门文化聚落揭牌成立,这是朱家门历史资源禀赋延续发展的呈现,也是以文化共富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生动实践。2014年,中国独立思想学者金纲入驻朱家门78号,成为第一位入驻朱家门的文化名人。他在朱家门潜心写作,完成了《大宋帝国三百年》第二、三部的创作。“目前写到南宋的历史,这里是南宋的发祥地之一,我发现这个地方有唐风宋韵,我喜欢这个地方。”金纲认为,聚落主要看人才,筑下了凤凰巢,人们慢慢聚集,人越多,这个地方越好。 如今,白地三影、堰上水彩画院、道茶三味、老卡电影、县侨艺书画社等文化工作室和文创企业也相继入驻,朱家门特色文旅IP愈发生动。今年8月,六里村被评为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示范村。“文化艺术家的入驻提升了村民文化艺术生活,激活了文化阵地使用,将有助于打造共同富裕精神家园。”六里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周丹丽表示。“自带流量”的艺术家是村庄的“名片”,他们的入驻提升了村落的知名度,在旅游业发展上有了区别于其他古镇村落的差异化优势。此外,5家文创类企业入驻,预计年税收可达300余万元,将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路径。 文化浸润让美丽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每年春节,在紫金山村商玉客栈内,都会举办各类民俗体验活动,打年糕、红烧羊肉、滚灯制作、嘉兴灶头画等活动轮番亮相,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紫金山村坚持把非遗体验点融入乡村旅游线路,于2019年在商玉客栈入口处打造了凝聚1300年澉浦文化精髓的非遗民俗馆,并力推乡村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将地域文化与乡村元素相结合,商玉客栈也成为浙江省“最佳非遗主题民宿”。 此外,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还不断深挖名人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持原生态风貌和对古树名木、古街古庙、古房古楼的保护,相继建成了澉浦春秋馆、乡愁馆、红色记忆馆等展馆,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共享美丽”全域覆盖 美丽乡村的提升,除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共建共享,把“话筒”交给群众。 在澉浦古镇南小街15号有一幢标志性建筑,被称作“红洋房”。房子的主人是永乐村村民步东仁,他花了6年时间,将原本破败不堪的步宅修缮一新,引得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央视地方志栏目更是专程来此取景拍摄。“我不是富翁,能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保护历史文化中去,为建设美丽澉浦贡献一点力量,我觉得很有意义。”步东仁说。 在澉浦,有很多像步东仁这样愿意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人。“美丽乡村建设是涉及村庄长远发展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整治村庄环境、整合村庄旅游资源、培养村民旅游意识的良好契机。”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2年,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确定澉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澉浦镇也于当年通过市级美丽乡村先进镇验收。2013年,澉浦镇投资2000万元实施35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形成了澉东品戏、南北湖采桔、紫金坐望的乡村特色品牌,并在县“南北湖·五味村”美丽乡村旅游中得到推广。2016年,澉浦镇又获评浙江省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随着全域美景的不断打造,澉东村获评省级美育村,六里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2020年,澉浦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景区村庄全覆盖。2021年,推进以荆山里、朱家门为两核心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古韵画乡·山水线”打造,获市级精品线评比最佳人文奖。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也让澉浦成为了户户美丽、时时可游、处处成景的“全景澉浦”,成为了国家级生态镇、省级园林镇、长三角旅游休闲文化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