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城镇在乡村振兴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
||
|
||
■全媒体记者 马卓仪 王中鹏 通讯员 薛雨 本报讯 近年来,海盐县于城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汇聚“甜蜜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平台建设、探索现代农业等举措,开展美丽经济培育,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上演了一幕幕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生活图景。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时节。在于城镇八字村,成片的葡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葡萄棚内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饱满透亮。连日来,葡萄种植户们抓紧采摘、分拣、精选、打包、装箱,正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八字村是传统的葡萄种植大村,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全村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6至10月这段时间,巨峰、夏黑、红地球、无核四号、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陆续上市,虽然天气很热,大家忙得依然很开心。”农户唐全林告诉记者,今年行情不错,收入可观。如今葡萄成熟之际,满村都充斥着葡萄的香甜气息,也充满了农户们的欢声笑语。 1995年,八字村成立了嘉兴市第一家葡萄协会——八字葡萄专业协会。2001年,八字村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通过1名党员带3名社员,1名社员带5名农户的“1+3+5”工作模式,带动葡萄种植户增产增收。 “农业需要不断钻研,在施肥、夏管、抹芽等葡萄种植关键期我都会把自己学到的葡萄种植技术倾囊教授,希望能让葡萄带动八字村户户都致富。”海盐县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副社长周玉良说。3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每月的10号为大家“授课”,上门“问诊把脉”,带领村民们品尝丰收喜悦、奔向幸福生活。 从无到有,从有到兴。如今合作社现有会员152人,辐射带动周边种植3100亩,产值达到了3600多万元,葡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多个省市。2020年,八字村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187万余元,全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万多元。目前,于城镇的葡萄种植面积6500亩,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葡萄飘香,甜了味蕾,富了农户,实实在在的“致富经”正刷新着于城镇甜蜜产业新格局。于城做强美丽经济,做大水果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以产业致富带动农民致富,初步形成了千亩葡萄种植基地、百亩苗圃产业园、百亩荷塘种植园,八字葡萄、何家蜜梨、江渭苗木、构塍黄桃、三联荷塘等逐渐产生规模效益,一条“果蔬飘香丰收线”悄然成型。 共同富裕路上缺不得乡村。于城大力推广梨等特色水果新品种。何家村引进“翠冠梨”发展特色农业,注册了何家梨集体商标,通过线上直播开拓市场,亩均收益1万多元,走出了梨产业新路子。于城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鸳鸯村加大庄柴湖湿地公园开发力度,举办“音乐相亲交友节”“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活动,打造爱情体验基地……这是于城共同富裕路上的一幕幕发展剪影。 依托农业基础和自然禀赋,于城“甜蜜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甜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2020年,于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93元。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于城镇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接下来,于城镇将巩固夯实农业根基,发展壮大葡萄、梨、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做好产业振兴文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举办‘水果文化节’等特色文旅活动,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拓宽强村富民路径。”于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