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环保捍卫碧水蓝天铸就“红船旁环保铁军”


  • 发布时间: 2018-05-07 12: 32
  • 信息来源: 县环保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红船旁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守护者,海盐县环保局始终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勇创新,求突破。2017年,海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1.5%,同比提升9.9个百分点;大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两项数据名列嘉兴市第一。自2015年以来,海盐县环保局已连续三年获得嘉兴市县(市、区)环保局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海盐县级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2017年县级考核部门中名列第三。
    一、强党建,提效能,优服务,打造红船旁环保铁军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海盐环保弘扬“勇立潮头、勇当标尖”的浙江精神,全力打造一支敢做、会做、擅做的红船旁环保铁军。
    一是强化党建,筑牢队伍思想根基。突出抓好政治建设这个统领。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学习新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读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全省环保系统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切实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让党章党规党纪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制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开展星级党员评选,充分利用红船党课载体,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实质、内涵及时代价值,鼓励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勇于担当,营造创先争优、树标结标氛围。
    二是精兵强阵,提升环境执法效能。推进“四个平台”建设,2017年下沉人员29名,9个镇(街道)实现环境监察中队全覆盖。创新实行派驻制度,选拔环境监测站优秀人员到环境监察大队任职,提高现场采样监测水平,强化执法监测联动。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规范案件后督察制度。每周开展案件初审,每月组织一次“以案说法”,提高执法人员发现企业违法排污行为、锁定违法行为的能力。建立“110联动值班”制度,24小时常驻值班人员,执法时间转为“白+黑”、“5+2”。自2016年以来开展“领导挂帅 齐补短板”行动,确定废气整治、低小散行业整治、固废摸底调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及环保网格化管理等7大短板,局主要领导领短板“挂帅出征”。其中,海盐经济开发区17家重点废气产生企业整治提升后,治气效果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2017年群众信访投诉数量较2016年下降16%。
    三是优化服务,环保审批跑出“加速度”。以服务好项目为落脚点,落实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资项目环保准入等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海盐绿能环保民生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山水六旗等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指定专人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全程跟踪。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海盐经济开发区、百步经济开发区和秦山核电特色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已获批。全力推进国家排污许可证改革工作,采取事前加强培训、事中加强指导和联系等方式,发放全国第一张印染行业国家排污许可证,率先在嘉兴市完成水泥行业国家排污许可证发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2017年涉环保19个大项、24个小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审批项目209个。今年前四个月已审批项目105个,同比上升81%。
    二、乘大势,聚合力,勇创新,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
    污染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局性的工作。海盐环保着力构建大环保格局,创新工作方法,用实实在在的环境改善来发声。
    一是乘势借力,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海盐环保局乘督查之风,重拳整治环境问题突出企业,责令整改企业73家,立案28件,处罚22家,罚款180余万元,约谈23人,截至4月底,61件信访件整改完成率为82%,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在杭州G20峰会、乌镇互联网大会、十九大环境安全保障等重大节点期间,海盐环保局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频率,仅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海盐县环保局就出动执法人员 2637人次,检查重点企业70家,各类露天焚烧、冒黑烟、区域臭气等重点内容573个,形成执法高压态势。2018年,海盐县将“‘四无’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整治”列为年度十大战役之一,海盐环保局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局机关紧密对接结对镇、村,环境监察中队“化整为零”,深入一线。今年前三月,海盐环保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639人次,检查企业1335厂次,同比分别增长35.8%和51.2%。
    二是凝聚合力,提升污染治理效果。建立海盐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机制,各镇(街道)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网格长,镇(街道)划分为若干个二级网格,建立并完善定期例会、排查整治、日常检查、信息交流和督查考核等制度。按照环境保护监管“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把环保工作分解细化到镇(街道)、村(社区)和县直职能部门,形成以镇(街道)为主体,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环保、综合执法、公安等职能部门联动的执法模式。进一步夯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扎实推进2017年海盐经济开发区、沈荡镇大气环境整治民生实事工程,引导和督促25家重点废气产生企业编制“一厂一策”方案开展提升改造,仅2017年投入整治资金约4亿元。在海盐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对该项重点区域废气整治民生实事工程的满意率达97.28%。
    三是开拓创新,环境保护打造“升级版”。2018年,海盐环保局积极探索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与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科研力量,为海盐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难题破解咨询、培训等服务,实施精准治污;共同推动环保科技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搭建等,实现“校政合作、产学共赢”。在危废管理方面,海盐环保局创新服务方式,以部门联动、集中培训、“互联网+”课堂、现场指导等方式多措并举“零距离”服务企业,155家重点污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已完成网上申报登记工作,实现固废转移情况可查询可追踪,被省环保厅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列为典型工作方法,在全省环保系统进行推广。
    三、树特色,引共振,齐宣传,构建环保宣教大格局
宣传教育是环保业务工作的“放大镜”。海盐环保宣教工作强谋划、促落实,形成了公众积极参与、普遍支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树立品牌特色,扩大环保影响力。从2014年发布浙江省首部县级“环境状况白皮书”以来,海盐环保局已连续四年在年初发布上一年度的“环境状况白皮书”,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环境报》、《今日环境》、《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嘉兴电视台、海盐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媒体都进行过报道。海盐本土诗人、环保文化大使李平连续三年精心创作环保主题诗歌,2017年创作的《海盐,我的呼吸里有你的明净》及该诗歌音频在海盐环保微信公众号和爱海盐同步推送,爱海盐该篇阅读量达到25603,音频点击量达8809。建立官方微信“海盐环保”,准确快速传播环保信息。2017年,海盐环保微信公众号27次上榜南方周报全国政务绿色公众号周榜,其中13次获得全国县级第一。2018年已上榜18次。
    二是报视网形共振,主流媒体好声音。充分发挥《嘉兴日报》、嘉兴电视台、海盐门户网站、爱海盐等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影响力,紧密结合社会公众的关注点,主动邀请广播、电视、报纸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参与环境执法行动及环境信息公开,在宣传报道同时,接受全方位的监督。做好“送上门”和“请进来”服务,及时将工作动态、重大活动信息报送至国家、省、市、县媒体,扩大宣传影响力。坚持“既要做好 也要说好”的工作理念,实时积累环保生态工作领域典型人物、建设样本,邀请各级媒体到海盐采风,宣传好海盐环保工作的成果和亮点。2015年至2017年,嘉兴日报发布报道483篇,嘉兴电视台播放专题片8篇,海盐电视台播放报道18篇,广播电台播放稿件505篇。2018年前四个月,《嘉兴日报海盐版》已编发稿件64篇。
    三是充实志愿队伍,打造宣传“扩音器”。健全环保联合会组织,定期招募环保志愿者并开展专题培训;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作用,邀请代表委员们现场监督指导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五水共治”工作专项监督等活动,为尽快补齐环境短板献计出力。2017年,市民代表参与专项环境执法行动、重大民生项目环评评审会、垃圾分类减量会、全县生态环保大会、污染源日常监管“双随机”抽查、环保“黑名单”企业摘帽核查、饮用水源应急演练等环保工作60余人次。坚持“环保从娃娃抓起的宣教理念”,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海盐县教育局开展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已累计成功创省级绿色学校18家、市级绿色学校19家、县级绿色学校15家。


信息来源: 县环保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