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统计公报
2010年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时间:2011-05-19  00:00
  •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2010年,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新’建设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和“优化服务年”为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业创新,经济运行基本良好,三大产业稳定发展,消费投入出口持续扩大,财政与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稳步推进。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嘉兴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27亿元,可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84亿元,可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98亿元,可比增长 6.8%,其中:工业增加值92.62亿元,可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45亿元,可比增长12.1%。剔除核电,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91亿元,可比增长13.7%。第一、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上年的7.264.927.9调整为 7.563.828.7。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63元(9463美元)。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87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6.9%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总播种面积68.34万亩,比上年增加0.1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5.96万亩,比上年增长1.77%。油菜种植面积7.48万亩,比上年下降11.1%。棉花种植面积1.21万亩,比上年下降9.0%。经济作物面积稳定,蔬菜种植面积11.67万亩,比上年增长6.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9公顷,全县森林面积6414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3.0%7.0%

  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肥猪出栏65.54万头,比上年增长2.2%,生猪存栏52.92万头,比上年减少18.5%;羊出栏8.73万头,比上年增长3.1%,存栏7.58万头,比上年减少7.0%;家禽养殖较快增长,出栏388.31万羽,比上年增长31.3%

  水产养殖较快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2905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495吨,淡水产品产量11410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0

2009

增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0

2009

增减%

粮食

万吨

20.03

19.6

2.2

茶叶

90

129

-30.2

棉花

920

1124

-18.1

水果

44185

45188

-2.2

油菜籽

12865

14475

-11.1

蚕茧

3153

3139

0.4

蔬菜

万吨

26.96

25.03

7.7

肉类

48511

46083

5.3

瓜类

32620

36630

-10.9

水产品

12905

12058

7.0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8家,新增10家;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64家,新增15家。农产品注册商标92个,新增5个;有省级无公害基地31个,新增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回暖。全县工业总产值5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0 %,其中核电工业产值87.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 %7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7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9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总产值290.24亿元,占60.5%,轻工业总产值189.17亿元,占39.5%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0

2009

增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0

2009

增减%

软饮料

万吨

4.51

4.28

5.3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17.67

114.65

2.6

饮料酒

亿升

1.58

1.35

16.7

水泥

万吨

206.36

212.97

-3.1

万米

19879

18978

4.8

金属紧固件

万吨

50.80

38.55

31.8

服装

万件

5780

5327

8.5

发电量

亿千瓦 时

254.35

238.66

6.6

  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增强,新产品产值104.04 亿元,增长40.0 %,新产品产值率21.7%,比上年提高 1.59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县7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利润总额3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剔除3家核电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1%。亏损企业减亏42.2%

  建筑业稳定发展。建筑业增加值10.3亿元,可比下降14.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7%,实现利润7640万元,比上年下降17.1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扣除核电后县内固定资产投资13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县内项目投资完成126.10亿元,包括农村建房在内的农村及农户投资5.8亿元。核电投资完成77.14亿元。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县内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69.8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5.23亿元,分别增长4.4%  18.7%39.1 %。第二产业中工业性投资69.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5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投资60.15亿元,限额以下工业投资9.6亿元。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6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县内基础设施投资额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11.63亿元、3.86亿元和3.14亿元。

  民间投资稳定增长。规模以上投资中非国有投资8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占县内规模以上投资的71.2%,其中,民间投资70.13亿元,占县内规模以上投资的60.5%

  房地产业加快步伐。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97亿元(不包含资质外新农村建房),比上年增长56.7%。房地产施工面积273.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7%,新开工面积134.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7%,其中新开工住宅面积10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0.3%。住房竣工63.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3%

  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8.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7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发生商品住宅销售2391套,92%为期房。全年商品房销售额  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为3.0亿元、44.7亿元、0.6亿元和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8%、13.7% 、13.7%和24.7%,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6.4%和17.7%。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强劲反弹。全县进出口总额为1538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9%,其中出口总额为1195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7%;进口总额343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8%

  利用外资大幅上升。新批三资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6家,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6561万美元、1204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0%20.4%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境内等级公路里程908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一级以上公路里程96公里;全年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631万人和57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7.7%;全年货物周转量531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0%,全年旅客周转量2009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590万吨,比上年增长1.0%。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20辆,公共客车客运总量337万人次。

  通信网络持续扩大。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188万元,比上年下降11.8%,年末邮电所20处,全年报刊发行量796.4万份,比上年增长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8万户,比上年下降0.2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67万户,比上年增长4.8%,拥有互联网用户7.4万户,比上年增长15.6%

  旅游经济蒸蒸日上。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9.1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78.37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5.5%25.6%,境外入境人数7526人次,比上年增长16.9%。全年旅游总收入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旅游外汇收入12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4%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税收积极稳健。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5.2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8亿元,分别增长18.6%25.7%。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58亿元,增长30.6%。一般预算支出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全县上交国税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地税收入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0%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295.97亿元,比年初增加4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储蓄存款153.64亿元,比年初增加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人民币各项存款292.27亿元,比年初增加4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储蓄存款152.83亿元,比年初增加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本外币各项贷款291.47亿元,比年初增加4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人民币各项贷款262.11亿元,比年初增加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中长期贷款161.85亿元,比年初增加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保险规模继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财产、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8791万元比上年增长64.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93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8%;赔款支出863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7148万元,比上年增长86.2%。(大幅增长的原因是2010年纳入统计的保险公司单位增加数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6亿元,增长4.1%,占GDP的比例为1.93%。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8221万元,比上年增长31.7%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67家,比上年增加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全县专利申请受理量931件,专利申请授权量832件,比上年分别增长32.6%、79.7%,专利申请授权量中有发明专利26件,比上年增加16件。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26所,在校学生23374人,教师1442人;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23549人,教师1547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分别为100%98.09%。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5782人,教师267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302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426人。

  全县共有10579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全县拥有幼儿园32所,在园幼儿10660人,教师566人。

  十、文化传媒、体育和卫生

  文化传媒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59千册,比上年增长22.4%,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5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当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127枚,其中,获得金牌48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全县运动会358次,共有3.6万人参加比赛,分别比上年增长3.8%2.9%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7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妇保院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887张;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95人,其中:医生681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43%,卫生厕所覆盖率98.08%   

  十一、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资源利用集约改善。年末耕地总资源26513公顷。年内因土地整理复垦等增加耕地81.4公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98.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不含核电下降15.1%

  武原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51天,12月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为劣Ⅴ类(三环洞与千亩荡),全年酸雨率98.7%PH平均值4.07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环境噪声达标区8.1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45.3平方公里。当年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69%,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1.47。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到年末,全县有生态镇7个、生态村58个,生态村比上年增加14个。

  城市建设加快进行。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0554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县城建成区面积14.0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4.8%,建成区人口11.84万人,比上年增长1.4%。年末实有道路面积3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92公顷,比上年增长5.2%,绿化覆盖率为42.3%,绿地率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2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

  各类事故略有下降。全县发生各类事故157起,比上年下降5.4%,死亡49人,受伤129人,直接经济损失181.4万元。其中,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6人;火灾事故19起,死亡0人;公路交通事故130起,死亡43人;水上交通事故0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有效控制。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73147人,比上年增加2445人。其中,女性人口188070人,男女性别比为98.41100。全年出生人口3255人,出生率为8.72‰;死亡人口2700人,死亡率为7.24‰;迁出人口2297人,迁入人口41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4‰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287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11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6736元和84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5.5%。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9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70.12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3%34.2%

  就业状况逐渐转好。年末城镇从业人员7.4万人,城镇在岗职工6.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4%1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779人,安置失业人员3404人。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80380人,比上年增长2.9%,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164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87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7950人,比上年增长11.6%;有106115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0.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5.63%。全县低保对象4056人,其中城镇619人,农村3437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

  社会福利继续增强。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家,床位数1115张,安置人数达448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大多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等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2010年美元汇率为6.7695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