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统计公报
2007年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发布时间:2008-12-15  00:00
  •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2007年,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城三地”建设,大力开展“临港产业启动年”、“招商引资推进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经济持续较快比上年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进展良好。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4亿元,可比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7亿元,可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58亿元,可比增长8.9%,其中:工业增加值114.24亿元,可比增长9.2%,建筑业增加值5.34亿元,可比增长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59亿元,可比增长15.3%。剔除核电,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31亿元,可比增长14.2%。第一、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上年的7.867.524.7 调整为7.866.425.8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49117元,折合6459美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97亿元,扣去物价因素,同比增长3.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2.49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2.5%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总播种面积68.07万亩,比上年下降3.1%。粮食播种面积43.20万亩,比上年增长6.6%,粮食总产量达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1.8%。油菜种植较上年下降,面积8.46万亩,下降35.1%,油菜籽产量1.54万吨,减少32.7%。棉花种植面积1.36万亩,比上年增长10.6%,产量1381吨,比上年增长15.0%。经济作物面积稳中有降,蔬菜种植面积11.27万亩,比上年下降0.8 %,产量为24.98万吨,比上年下降3.4%。果用瓜产量5.24万吨,比上年下降9.8%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5.8公顷,全县森林面积688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1.9%0.7%

畜牧业生产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为43440吨,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猪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37529吨和1956吨,禽肉3774吨。全年肥猪出栏60.53万头,比上年增长6.8%。禽蛋2318吨,比上年增长1.3%

渔业生产有所下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1267吨,比上年下降15.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813吨,淡水产品产量9454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5家,与上年持平;建立农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58家,新增10家。农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市级以上农产品名牌12个,注册农产品商标55个;有省级无公害基地21个,新增4个;农业地方标准38个。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4.20亿元,可比增长9.2%。全县工业总产值3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核电工业产值7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重工业199.82亿元,占62.0%,轻工业122.32亿元,占38.0%

工业经济内在动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57.6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9.4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1%提高到25.0%

工业经济效益较好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9%,比上年下降0.08%。实现利税4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实现利润19.80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核电实现利润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列入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254.99,比上年提高28.08分。

新办工业企业减少。在新办的831家企业中工业企业559家,比上年下降42%,注册资本61227万元,比上年减少5%。全年工业用电量17919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县内),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第三产业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制造业投资增长稳定。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34.4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共完成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3.6亿元、2.6亿元和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0%8.3%76.9%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投资中非国有投资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3.9%;民间投资37.7亿元,同比增长8.4%,占规模以上投资的74%

投资项目稳定。全年规模以上投资项目达29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6个。

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销售比上年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新开工面积28.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4%,竣工面积1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4%;实际销售面积1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1亿元,同比下降1.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他行业零售额0.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全县商品市场24个,成交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0.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3%,其中出口9.15亿美元,进口1.7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6%75.5%
外资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全县累计引进外资项目 26个,合同利用外资25381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12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4%81.7%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境内等级公路里程827公里,比上年增长218.8%;全年货物周转量463.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8%,全年旅客周转量11629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6%
全年五大电信公司业务收入28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20.13万户,比上年增长1.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54万户,比上年增长18%。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18/百人提高到130/百人(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小灵通)。拥有互联网用户4.35万户,比上年增长5.9%。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2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末邮电所21处,全年报纸发行量844.65万份,比上年下降2.7%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75.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国内旅游收入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境外入境人数5374人次,比上年增长16.5 %。其中,外国人4554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820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6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八、财税、金融

财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160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657万元,比上年增长30.7%。一般预算支出90368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全县上交国税2442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地税77558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7.39亿元,比年初增加9.37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55.23亿元,比年初增加9.6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3.32亿元,比年初增加23.96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21.54亿元,比年初增加15.86亿元。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1.99亿元,比年初增加3.00亿元,同比增长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得到较快发展。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7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市民营科技企业71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1家,其中省级10家。全年经县以上科技部门鉴定的科技进步奖有35项,其中省级3项。受理专利申请360件,增加31件;授权专利217件,增加55件。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29所,在校学生28083人,教师1462人;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23082人,教师1410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99.99%。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分别为100%96.5%。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537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036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228人。

全县共有13240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全县拥有幼儿园32所,在园幼儿10084人,教师478人。

  十、文化传媒、体育和卫生

文化传媒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49千册,比上年增长6.4%,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7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用户9.8万户,比上年增长5.4%,有线电视入户率82.15%,同比增长4.8%

体育事业蓬勃展开。全县有体育场、馆420(包括学校、企业),当年我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108枚,其中,获得金牌32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和乡镇运动会290次,比上年增长6.2%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县医院、卫生院17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村级卫生机构97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932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126人,其中:医生551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65%,卫生厕所覆盖率95.03%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8031万元,比上年增长50.2%,县城建成区面积12.0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8.4%,年末人均道路面积25.2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85公顷,比上年增长1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6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全县有生态村35个,比上年增加10个,生态镇4个,比上年增加1个。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当年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17656万元,比上年增长24.6%,环境噪声达标区8.1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45.3平方公里。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11%,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6.4%,比上年增长11.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各类事故比上年下降。全县发生各类事故183起,比上年下降1.4%,死亡62人,受伤173人,直接经济损失288万元。其中,安全生产事故15起,死亡10人;火灾事故20起,无伤亡;公路交通事故147起,死亡52人;水上交通事故1起,无伤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67628人,比上年增加1738人。其中,女性人口184999人,男女性别比为98.72100。全年出生人口2425人,出生率为6.6‰;死亡人口2381人,死亡率为6.48 ‰;迁出人口2939人,迁入人口465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1‰。全县计划生育率98.94 %,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91.9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85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09 元,比上年增长11.6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1981元和 6335 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1% 8.3 %。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68.5 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6%37.5%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6.36万人,比上年增长5.9%,其中,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为4.81万人、17.17万人和4.38万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60857人,城镇在岗职工5824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4%4.5%,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7800人,比上年增长18.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比上年下降了1.1%,全年净安置失业人员2498人。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0118人,比上年增长15.6%,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4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12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4190人,比上年增长8.1%;有70566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20.9%。全县低保对象4519人,其中城镇645人,农村3874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510万元,比上年增长4.6%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家,床位数1012张,安置人数达193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大多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
全县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等一些人均指标按年平均户籍人口口径计算。
(4)
电信数据由嘉兴市统计局提供。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