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永福社区“串珠成链”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
||
|
||
■撰文 贺夏萍 洪雨歆 永福社区位于海盐县望海街道西北部,因其境内的荷花池而著称。近些年,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凝心共富 荷美永福”特色品牌,以农耕农创园为产业基石,荷花池为文旅核心,知青故事馆、村史记忆馆为文化地标,辅以捻河泥、稻草编、灶头画等传统民俗推广,构建起涵盖农业拓展、观光休闲、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在内的多元化农文旅融合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依托农创产业 赋能农业新方向 海盐县元味农耕农创园紧邻着永福社区荷花池景区。作为项目主体,望海街道永福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618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300余亩,汇集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于一体,以产业、科技、人才、互联网为支撑的农业创业孵化平台。目前,两期连栋大棚面积达2.9万余平方米,已孵化大学生创业主体5个,2024年又入驻3名大学生,创业领域涉及苔藓、蓝莓、黄瓜、红美人柑橘、枣蜜桃种植及观赏盆栽等领域。 90后返乡创业青年赵童辉是入驻的大学生之一,他创办的藓创苔藓是一家专门种植、培育、销售苔藓的企业。“将公司安在永福社区,是我们一致的选择。”赵童辉笑着表示。原来在其创业筹备期,永福社区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对于赵童辉的创业诉求,工作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再加上农创园的政策优惠,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 公司成立后,赵童辉的事业慢慢进入正轨,产品销售足迹遍布整个长三角地区。这也让赵童辉决心扩大生产基地,让苔藓产能提升一个台阶。 像赵童辉这样的创业者,在永福社区并不少见。近年来,永福社区依托农耕农创园,探索“共富学堂”发展模式,先后引进硕博士藓创团队与无土栽培蓝莓种植团队,不断强化农业主体人才与技术的支撑。同时深度挖掘游玩体验资源,推出农业科普、采摘等项目,促进荷花池景区与农创园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打开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拓展旅游产业 探索共富新路径 长约1公里的荷花池是永福社区的核心景区,也是美丽乡村的精华所在。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永福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淑娥带领社区“两委”班子进行了多次探讨与尝试,最终形成了以荷花池为核心,做大美丽新经济的共识。简而言之,就是在荷花池周边新规划“两带”,即滨水景观带和商业服务带,打造特色农产品、文创集市,为社区居民提供微创业基地,进一步激发潜在经济效益,壮大农文旅经济的规模与效应。 今年上半年,荷花池野米饭烧烤园迎来了客流高峰。游客徐凌和朋友们相约来此,烧一锅野米饭,吃一顿小烧烤,轻松悠闲地过周末。 徐凌告诉笔者,这是同学聚会,4个家庭一共16个人。至于为什么选择荷花池景区,他笑着说:“这里环境优美,停车方便,周边有咖啡馆、儿童游乐园等,特别适合家庭聚会,好友聚餐。” 随着游客的陆续涌入,永福社区还探索了村民出地、村集体建房、共享收益的发展新模式,由社区向居民征用闲置房屋资源,改建及新建配套用房9幢与微景观20处,吸引了嘉海书画院、Coffee here等多个创业项目前来考察。随着美学咖啡馆等项目的顺利开业,如今的荷花池汇聚了吃、喝、玩、乐等消费业态。“事实证明,我们的尝试是对的。一方面,通过租金收入等方式直接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另一方面,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周边居民的就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为共同富裕开辟了新的路径。”王淑娥表示。 推动文化产业 激发文化新活力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之外,永福社区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盘活手里的资源,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发展的活水呢?永福社区又将目光瞄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围绕“荷”美永福党建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包括招商洽谈会、龙虾烹饪品鉴活动、端午福文化活动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提升荷花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端午节,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民俗游园活动在荷花池景区拉开序幕。除了包粽子、钓龙虾等备受游客喜爱的“熟面孔”之外,现场增添了许多趣味十足的新玩法,如网红桥大比拼、DIY手作等等,让游客们大呼过瘾。 尤为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深度融入非遗元素,如非遗螺钿、非遗糖画等体验项目,让游客们近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这是永福社区擘画农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通过举办各式各样传统民俗活动,深度融合非遗文化,构建起“传统+现代”的多元文化场景,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向奔赴”。 “永福社区还将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双向驱动,做大做强美丽经济,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资源的有机结合,让荷花池景区成为乡村‘文旅会客厅’。”说起永福社区的未来规划,王淑娥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