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乡村振兴迸发青创活力


  • 发布时间: 2025- 09- 04 11: 26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陈笑   通讯员 沈超伟

本报讯 青年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为促进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今年,“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000个”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前,海盐已建成12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实习、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底蕴深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今年已吸引10位青年人才加入,孙艳敏就是其中一位。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她,在游客接待方面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如今仍在不断积累关于沈荡镇与企业自身的历史文化。“因为我们企业是一家百年老字号,文化底蕴很深,我想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信息,以便更好地解答游客的各类疑问。”孙艳敏表示。

今年1月,孙艳敏正式加入沈荡酿造。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她非常看好沈荡的文旅产业发展。“我本身就是沈荡人,最近几年明显感受到来沈荡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这说明沈荡文旅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一看到有这个机会,我就主动前来应聘了。”孙艳敏说。

科班出身的孙艳敏口才突出,加入沈荡酿造后,还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跟随讲解员前辈熟悉接待流程,到非遗师傅的工位学习技艺。“刚入职沈荡酿造,我就想尽快成长,多了解厂里的酿造技艺,争取早日独当一面。”孙艳敏笑着说。

除了担任讲解员,孙艳敏还根据沈荡酿造的未来规划,不断拓展自身技能。据了解,沈荡酿造的博物馆与展陈馆正在抓紧建设中,直播销售业务也正在开拓。孙艳敏已开始学习电商相关知识,不断拓宽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像孙艳敏这样的优秀青年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加入沈荡酿造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10名优秀青年,其中5人已正式签约就业。“青年进入实践站点实习后,我们将安排系统化培训,除岗位必备技能外,还会深入讲授沈荡的历史文化。部分特殊岗位,我们会送青年到嘉兴参加专业技术课程,帮助每一名年轻人在沈荡酿造获得成长机会。”沈荡酿造质量技术部经理曹轶萍表示,“如果青年在这里获得创业灵感,我们也会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沈荡文旅事业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随着沈荡酿造博物馆与展陈馆建成,企业将继续增加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岗位,为更多青年提供学习机会。

青年入乡实践站点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青年人才招引与培养,还能推动青年创业项目孵化,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望海街道永福社区的嘉兴藓创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就有不少青年正用创新的想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吾玥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环境设计专业,3个月前作为入乡青年加入嘉兴藓创苔藓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主要负责产品美工设计。“岗位和我的专业非常匹配,大学时我就接触过许多植物,所以在这里工作比较得心应手。”吾玥说。

此前,藓创苔藓因缺乏专业美工,使产品线上销售受到较大限制。“如今要想在线上取得好的销售效果,产品详情页和海报的设计非常关键——要吸引眼球、突出亮点,还要美观。吸引消费者注意是销售的第一步。”吾玥表示,目前企业各平台的美工设计均由她负责,线上销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吾玥告诉记者,她从小在农村生活,很喜欢宁静的田园环境。就业时发现家乡乡村也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便毅然选择回归。“这里环境优美,机会也多,工作为我的设计带来了许多灵感。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工作为企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帮助。”吾玥说。

“我们企业的创始人都是90后,因此非常乐意给青年人提供岗位。希望借助有想法、有活力的年轻人,共同做大这个行业,为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嘉兴藓创苔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童辉表示。

今年以来,海盐围绕青年人才入乡实践或创业的实际需求,为入乡青年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集成服务,打造设施齐全、岗位丰富、导师完备的多方协作空间,吸引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同时,根据各点位的特色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实践站点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实践站点的效用与价值。

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底,海盐已累计招募154名青年进站实习、就业,并开展培训31场,培训学员1292人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生态,重点为入乡青年打造更好平台、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多机会。”县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长张清毅表示。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