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获评“浙江十大宝藏小城”


  • 发布时间: 2025- 08- 04 09: 05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王海滨

本报讯 近日,在衢州常山揭晓的2024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上,海盐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荣膺“浙江十大宝藏小城”,成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的代表。据了解,该榜单通过公众评价、平台数据及专家评审等多维度综合评议产生,重点考察文旅产业融合、重大项目推进、品牌打造等维度。

大自然的馈赠赋予海盐绝美的风貌。海盐拥有全国唯一集山、海、湖于一体的南北湖风景区,宋代《澉水志》里记载的“永安湖春时竞渡”的喧闹,仿佛还在三面环山的湖面上回荡。登临南北湖的鹰窠顶,山峦叠翠环抱碧波,远处钱塘潮声隐约,眼前湖光潋滟,一幅天然的立体画卷徐徐展开。

被誉为“海上长城”的古老鱼鳞海塘,条石层叠,默默诉说着先民与大海搏斗的智慧与勇气,壮阔又深沉。

居于长三角1.5小时交通圈的圆心,无论是沿杭浦高速自驾,还是高铁抵达嘉兴南站后便捷换乘,奔赴这片山海诗意,不过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周末旅行。

才华积淀,千年的文脉在此流淌不息。秦代置县,海盐之名千年不变,历史的厚重早已融入城市的肌理。金粟寺的晨钟暮鼓穿越千年时光,传承于南宋的“海盐滚灯”竹球翻飞,舞动着古老的抗倭风骨与民间活力;灶头上质朴生动的灶头画,描绘着最鲜活的江南烟火;澉浦古镇的明代城墙,是时光刻下的年轮,无声见证着商贸往来的繁华。

独特魅力,文学与烟火共生的诗意日常。一句“陪你到海盐看浪漫日出”的邀约,温柔了无数清晨;“跟着余华游海盐”的文学叙事,则让这座小城在字里行间活色生香。

穿越时空的诗意三重奏——绮园、老镇、乡村。在绮园邂逅红楼遗梦。踏入87版《红楼梦》取景地,时光仿佛慢了下来。九曲桥的影子倒映在深潭,锦鲤在滴翠亭畔悠然摆尾,搅碎一池翡翠。不妨披上一袭汉衣华裳,在傍晚柔和的斜阳里,倚着假山奇石,定格一帧“宝钗扑蝶”般的江南剪影。

在沈荡老镇啜饮时光酿造的烟火。走进沈荡,空气中便弥漫着岁月的醇厚香气。贲湖老街上,百年传承的沈荡酱油散发着独特的咸鲜,古法酿造的黄酒飘荡着醉人的馥郁,这是刻在海盐人味蕾基因里的乡愁地标。曾经的老粮仓,如今已涅槃重生为谷仓文化产业园。指尖在谷仓书店的书脊上滑过,咖啡工厂里飘出诱人的香气,夜愿特调馆里低语着微醺的故事。

在乡村感受田园生活。当晨雾从黄家山的翠竹林深处升起,整片山林便成了未干的水墨卷轴;当梯田茶垄在夏风中翻涌绿浪,丰义村从“卖石矿”到“卖风景”的涅槃故事不禁让人沉浸其中;当沉睡的古村落蜕变为“人文隐逸桃源”,朱家门兼具人文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独特艺术气息令人驻足留恋。

海盐是作家余华的故乡,他的文字早已为这座小城注入了文学的魂。在胜利饭店——因《许三观卖血记》而“复活”的文学地标,点上一盘炒猪肝,斟上二两温热的黄酒,小说里的场景瞬间鲜活,仿佛与书中人物同坐一桌。走进沈荡谷仓,余华的作品展与古老的酿造工艺展奇妙联动,在黄酒的氤氲里,体会“活着”与“烟火气”最朴实的哲学碰撞。

用味蕾“阅读”海盐。一碗海盐大头菜肉丝汤:700年“腌在缸里、团在甏里”的工艺,成就了咸香爽脆的“海盐第一菜”,今年刚入选浙江名优“土特产”百品榜。一锅澉浦羊肉:精选12-18月龄湖羊,经铁锅柴火慢炖足足4小时,汤色清亮却香浓入骨,暖胃更暖心。清晨的烟火气里,一笼皮薄馅足、咬开滚烫肉汁的小笼包,配上一碟醋加辣酱,是海盐人唤醒味蕾的“标配”。一碗简单的猪油干挑面:面条裹满油润咸香,嗦上一口,便懂得了什么叫“简单的幸福”。

来到海盐,值得你慢下来,多住几晚。隐匿于连绵青山间的商玉客栈、隐马山居、草木间,散发着宁静而浪漫的气息。清晨推窗,远处青山云雾缭绕,近处庭院绿树繁花。夜晚,枕着虫鸣的天籁安然入眠。站在露台上极目远眺,山、海、湖的光影在晨昏间流转变幻。捧一杯清茶,你便成了这幅流动画卷中的一部分,做了一日真正的“诗中人”。

这个夏天,不妨奔赴海盐——在这里,日出是诗,潮声是歌,老街的故事还在讲,黄酒的醇香还在飘,而你会成为海盐故事里最新的一页。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