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海盐盲人艺术家斩获全国一等奖


  • 发布时间: 2025- 08- 26 08: 46
  • 信息来源: 潮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武汉圆满落幕。来自嘉兴海盐的视障演员朱徐娜,凭借杭剧唱段《西湖春秋》中深情而精湛的表演,荣获戏曲类专场一等奖。

舞台上,朱徐娜手持荷花图案的团扇,身姿优雅,虽眼前一片黑暗,却凭借着扎实的练习和对音乐的敏锐感知,以深情柔美的演唱打动全场。她身后手持荷叶的女孩配合默契,“船只”缓缓移动,与众多伴舞相得益彰,美轮美奂的舞台画面与她动听的唱腔完美融合。

1958798939804364800_1280px.jpg

朱徐娜与戏曲的缘分,早在童年就已生根。1984年,刚出生的朱徐娜就因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而失明。6岁时,首度登台演唱,以一段越剧清唱《桑园访妻》获得了由镇里组织的音乐比赛二等奖。在朱徐娜的童年里,陪伴她的是越剧《红楼梦》《梁祝》《何文秀》《碧玉簪》,这些经典越剧的唱段伴随她成长,也在她心中埋下了戏曲的种子。

2000年起,她随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国演出。2004年,她从浙江省盲人学校毕业,顺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修声乐,接受更系统的艺术训练。

2009年,在县残联和文化部门的帮助下,朱徐娜进入海盐县文化馆,成为一名戏曲干部,负责培训与演出工作。此前,她已在第十届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以越剧《红楼梦》选段《想当初》拿下二等奖第一名,展现出越来越成熟的舞台表现力。

而此次获奖的《西湖春秋》,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作品由余杭区文化馆打造,属杭摊(杭州摊簧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曲艺品种,别称“安康”,简称“杭摊”,使用杭州方言表演)经典曲目,曾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它融合西湖风光与人文典故,以杭州方言演唱,韵味独特。

1958798939808559104_1280px.jpg

“以前一直唱越剧,越剧的唱腔、韵味我都很熟悉,突然改唱杭剧,完全是从零开始,一开始特别难。”回忆起最初接触杭剧的日子,朱徐娜坦言充满了挑战,“杭剧大量使用杭州方言,咬字、发声方式和越剧差别很大,有时候一句唱腔,我得反复练上几十遍才能找到感觉。”

时间紧,任务重,从接到任务到演出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为了在杭剧《西湖春秋》中呈现完美表演,朱徐娜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除了白天排练5至6个小时,她还会利用休息时间琢磨细节。“白天,老师指导我的动作和唱腔,晚上回家就对着录音反复听,回忆老师教的手法,再自己一点点调整,确定每个动作的定位。”朱徐娜说,由于视力残疾,她在动作的精准掌握上困难重重,“像兰花指这样简单的动作,健全人很快就能学会,但我看不见,只能摸着老师的手感受弧度,再摸自己的手调整,练到手臂发酸是常有的事。”

她依靠想象去把握西湖的意境,也依靠听觉去定位舞台上的“船只”和方向。“那艘船对我来说就像一片没有坐标的海洋,”她笑着说,“只能记方向、听声音,一遍遍练习,慢慢找感觉。

最终,她和团队完美呈现了《西湖春秋》,一举夺魁。喜讯传来,朱徐娜激动不已。她表示,未来将继续在戏曲道路上探索,今年9月还将在海盐乡村达人秀上表演越剧,把歌声带给家乡人民。“戏曲是我一生的热爱。无论多难,我都会坚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喜欢传统戏曲,也想告诉每一位残疾人朋友:只要有梦想,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朱徐娜说。


信息来源: 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