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人朱徐娜夺得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


  • 发布时间: 2025- 08- 26 09: 13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沈雨菲

本报讯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武汉圆满落幕。由海盐戏曲工作者朱徐娜参与表演的杭剧唱段《西湖春秋》凭借优美的舞台呈现和婉转的唱腔,赢得戏曲类专场一等奖。

此次参赛的杭剧唱段《西湖春秋》作为余杭区文化馆打造的优秀杭州摊簧作品,曾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这一经典曲目以杭州方言演唱,巧妙融合了西湖风光与人文典故,尽显传统曲艺的魅力。但对朱徐娜而言却是一次崭新且艰难的尝试。

“以前一直唱越剧,越剧的唱腔、韵味我都很熟悉,突然改唱杭剧,完全是从零开始,一开始特别难。”回忆起最初接触杭剧的日子,朱徐娜坦言充满了挑战,“杭剧大量使用杭州方言,咬字、发声方式和越剧差别很大,有时候一句唱腔,我得反复练上几十遍才能找到感觉。”

时间紧,任务重,从接到任务到演出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为了在杭剧《西湖春秋》中呈现完美表演,朱徐娜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除了白天排练5至6个小时,晚上,她还会利用休息时间琢磨细节。

“白天排练时,老师会指导我的动作和唱腔,晚上回家就对着录音反复听,回忆老师教的手法,再自己一点点调整,确定每个动作的定位。”朱徐娜说,由于视力残疾,她在动作的精准掌握上困难重重,“像兰花指这样简单的动作,健全人很快就能学会,但我看不见,只能触摸老师的手部动作以感受弧度,再摸自己的手调整,练到手臂发酸是常事。”

8月19日,杭剧唱段《西湖春秋》惊艳亮相。舞台上,朱徐娜手持荷花图案的团扇,身姿灵动优雅,虽然视野完全黑暗,却在扎实的练习和对音乐的敏锐感知中,以深情柔美的演唱打动全场。她身后手持荷叶的女孩配合默契,“船只”轻盈地缓缓移动,与伴舞演员们相得益彰,舞台画面与她动听的唱腔完美融合。

失明的朱徐娜只能想象西湖的动人景色,通过自己的歌声演绎。谈及舞台上移动的船,朱徐娜笑着说:“那艘船对我来说就像一片没有坐标的汪洋,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移动。后来我就记方向,听周围的声音判断位置,一遍遍地练,慢慢就找到感觉了。”

朱徐娜出生于1984年,因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而失明。她从小热爱唱歌,音乐成了引领她穿透黑暗的一盏明灯。2000年起,朱徐娜先后跟随省残疾人艺术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2004年,朱徐娜从浙江省盲人学校毕业后,顺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修声乐。

2009年,朱徐娜入职县文化馆,成为一名戏曲干部,承担馆内外戏曲培训工作及演出任务。此前,朱徐娜参加第十届浙江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凭借越剧《红楼梦》选段《想当初》的精彩演绎,荣获二等奖第一名。

当得知《西湖春秋》斩获一等奖时,朱徐娜难掩激动:“拿到奖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特别感谢文化馆的支持,感谢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完成这次挑战。”她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排练越剧节目,准备在9月初的海盐乡村达人秀舞台上演唱,未来还会继续在戏曲艺术道路上探索。

“戏曲是我一生的热爱,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希望能通过我的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和喜欢上传统戏曲,也想告诉更多残疾人朋友,只要有梦想,坚持下去,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朱徐娜说。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