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工业经济攀高向新


  • 发布时间: 2025- 08- 13 09: 08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王海滨

本报讯 盛夏的海盐,工业经济绘出昂扬曲线,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

一组亮眼数据为这澎湃动能写下注脚:今年1至6月,全县制造业投资达81.7亿元,同比增长7%;尤为亮眼的是,作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的技术改造投资,实现44.44亿元,同比增长9.1%。

数字跃升的背后,是企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坚定步伐,更是海盐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发起攻坚的集体行动。

8月11日上午,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位于武原街道的海盐精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2万套高端牙板及52万套精冲模的易地搬迁技改项目破土动工。这处占地16.8亩的新基地,远非简单的“搬家”,而是一次瞄准行业顶尖水平的“智造”跃迁。

“这次技改的核心,是打造一条高规格‘智慧生产线’,突破精密制造的极限。”海盐精斌五金总经理许雅婷表示,该项目将通过数字化技术贯通近20道核心工序,让生产过程更加智能流畅,实现产品精度的质的飞跃。“智能化升级后,效率将提升三倍,产品精度将跃升至微米级,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许雅婷。

精斌五金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一家台资企业,其JP品牌在螺丝模具领域久负盛名。此次技改,将极大巩固其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及汽车紧固件等高端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为海盐高端装备制造注入强劲动能。该项目预计2026年完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位于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的超级纯净合金数字化生产线异地搬迁技改项目现场,只见工程车辆穿梭往来,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这个总投资达20亿元的重量级项目,由上市公司哈焊所华通(常州)焊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达集团旗下海盐中达金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携手实施,项目(一期)占地面积约61.5亩,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总面积超4.8万平方米,将引入国内外高端生产检测装备与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集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全流程的绿色智能现代化工厂。

“一期计划2026年6月完工、12月投产,达产后可形成年产万吨高合金焊材及功能合金材料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中达金属总经理吴汉民指着建设蓝图介绍。

该项目的“超级”之处,不仅在于投资规模,更在于其技术内核——将引入国际顶尖的冶炼、轧制和检测设备,并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工厂。

“我们就是要融合各方优势,围绕国家新材料战略,实现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更好地服务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这样的国之重器。”吴汉民说,截至7月,项目已完成投资1.24亿元,正朝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种材料基地目标坚实迈进。

项目兴则产业兴、项目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海盐还瞄准产业前沿领域,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启动百余个技改项目,全面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

作为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标杆,浙江联胜新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全流程,正走出一条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的新路径。

一块数字大屏上,物料管道阀门开关闭合状态、过滤器运行情况等信息正实时显示着……近期,记者走进联胜新材的灌装车间,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两条全自动化灌装线正在加速运行。在这里,一个120公斤的桶,依靠着自动化灌装线,可以完全脱离人工操作,工人只需进行贴标、盖上桶盖等简单操作。

“相比过去的人力灌装和搬运,自动化生产线帮助我们把效率提高了两倍。”联胜新材总工程师米金龙说,目前,车间每日最大产能为4000吨纺织助剂,凭借企业17辆AGV小车运输,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借力新工厂的投用和雄厚的市场基础和团队,我们计划每年实现10%到20%左右的产值增长。”谈及未来,联胜新材执行董事涂胜宏信心满满。

事实上,企业敢闯敢投的背后,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坚实支撑。近年来,海盐秉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理念,组建项目服务专班,提供全周期、精准化代办服务,全力保障土地、能耗、资金等关键要素,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早日形成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生产力。

“未来,海盐将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创新要素供给,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技改投资的‘强引擎’动力更澎湃,让海盐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策源地。”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