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
我县深化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案例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8-01 08 : 59

■全媒体记者 沈雨菲   通讯员 陈成洁

本报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第二批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的通知》,海盐的《深化财政补偿机制改革 运用当量法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成功入选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典型案例。

据悉,国家卫健委此次评选这批改革创新案例,旨在推动全国各地加强典型经验宣传和推广,积极开展省市级试验区建设,形成梯次推进的工作局面,促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自2021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海盐县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主要围绕压实政府主体责任、运用当量法购买服务以及实施数字化绩效监测展开。”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府投入上,海盐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保障,不仅对基建、设备、信息化等项目全额专项补助,还对重大公共卫生任务等按定项定额购买补偿。其中,镇(街道)级财政自2021年起按人均公共卫生经费的15%配套补助,且财政投入年度增长率保持在5%至 10%,2016年至2024年补助资金从0.7亿元增至1.77亿元。

在服务购买方式上,海盐采用标化工作当量法。例如,以普通门诊15分钟工作量为1个标准当量,依据服务标准、人力成本等因素,确定住院、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的标化工作当量。同时,进一步整合资金确定当量价格,并根据经济、需求和成本变化动态调整服务项目。

据统计,2016年至2025年,海盐实行标化工作当量法购买的服务项目从38个增至 59个。政府则依据各机构年度实际标化工作总当量和当量价格,结合绩效评价结果支付费用,并设置风险调节措施控制运行和支付风险。

为确保改革成效,海盐还建立了数字化绩效监测体系,从服务质量、效率、居民满意度等维度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区域绩效监测系统精细化采集工作量,每月结合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质控,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抽查建立服务质量责任追溯制。

改革后,机构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差距合理拉开,体现服务绩效差异,2024年全县人均补助达101.05元(不含原重大公共卫生等项目),最高的镇(街道)卫生院达134.46元。职工年均收入也大幅增长,2024年达18.61万元,较2016年增长53.75%。

“未来,海盐将以此次入选国家典型案例为契机,持续深化财政补偿机制改革,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改革贡献更多海盐经验。”海盐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