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心灵三部曲奏响秦山养老新乐章 |
||
|
||
■撰文 吴媛媛 周云洁 许多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精准满足空巢、独居老人的各类需求,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海盐县秦山街道创新实施“声”动心灵“耆”乐助老志愿服务项目,以“敲门声”“歌唱声”“课堂声”奏响为老服务“暖心三重奏”。该项目实施以来,已覆盖辖区数千名老年人,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社区助老服务“秦山样本”。 “敲门声”:敲开孤独心门 构筑温暖防线 在秦山街道,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伍——“耆”老志愿队。这支由20多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和热心市民组成的团队,通过“以老助老”的方式,敲门入室、嘘寒问暖,为社区高龄、独居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 “全大爷,我们来看您了!”在78岁的独居老人全大爷家中,志愿者熟练地帮忙整理房间。像这样的探访已成为“耆”老志愿队的常态。队员们每月定期为辖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等服务,通过“低龄助高龄”的模式,既解决了高龄老人的实际困难,也让退休老人实现了社会价值。这是秦山街道创新养老服务的生动缩影。 据悉,秦山街道创新推出的“1+1+X”探访关爱模式,由1名社工带领1支“耆”老志愿队,结对服务多位高龄老人。志愿队制定“每周探探、每月看看、每季度上门”的精准服务计划,通过谈心交流、打扫卫生、代购物品、排查安全隐患等切实行动传递温暖。 截至目前,“耆”老志愿队已服务老人300余人,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孤独感,提升了生活信心。“耆”老志愿队不仅为高龄老人筑牢了生活保障网,也为低龄老人搭建了发挥余热、实现社会价值的平台,在社区编织起互助友爱的温情网络,探索出一条“老有所为、老有所依”的特色养老之路。 “歌唱声”:唱响银龄风采 激活社区活力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近日,永兴村的老人村民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耆”老志愿队队长储月祥带领队员,用越剧清唱与太极表演为社区注入活力与欢笑。退休后的他,在社工站支持下组建了“耆”老志愿队。“每周排练、每月演出,生活充实有盼头,还结识了很多朋友。”储月祥兴奋地说。 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问题,秦山街道创新推出“银龄音乐会”文化品牌。采取“义演+培育”双轮驱动模式,每月10日固定在各村(社区)巡回演出。街道不仅组织志愿者和文艺骨干为老年人送上戏曲、歌舞等精彩节目,还开设声乐、舞蹈等兴趣班,挖掘和培养老年文艺人才,帮助他们从台下观众成长为舞台主角。 此外,为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志愿队还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义演,为喜爱社交的老人搭建展演平台。截至目前,“银龄音乐会”已开展活动12场,惠及2000余人,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银龄音乐会”以文化为纽带,重新定义了“夕阳红”。这场持续奏响的银龄乐章,正让幸福晚年的旋律回荡在秦山街道的每个角落。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银龄音乐会’品牌建设,拓展服务内容,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其中,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秦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课堂声”:传授智慧锦囊 照亮老人幸福路 针对老年人在健康、法律及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短板,秦山街道设立了“银龄课堂”。每季度邀请专业讲师与志愿者,为社区老人量身定制内容丰富的教学课程,内容涵盖健康讲座、法律知识普及、手工艺制作等,既提升了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在安全知识课堂上,秦山派出所民警化身“安全讲师”,结合“保健品诈骗”“虚假投资”等针对老年人的常见骗局,提醒大家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防骗口诀。交警则以真实事故警示视频为教材,细致讲解步行时注意红绿灯、骑电动车佩戴头盔等实用知识,引导老人们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这样的课堂既暖心又实用,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关怀,更学到了保护自己的真本领!”参与活动的李阿姨感慨道。 据秦山街道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持续聚焦老年群体核心需求,拓展更多“有温度、有干货”的为老服务,致力将社区打造成老年人安心舒心的“温暖家园”。截至目前,“银龄课堂”已成功举办4期,累计参与人员超过200人次。“‘银龄课堂’不仅有效提升了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更成为他们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乐享智慧生活的重要桥梁。”秦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