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引才聚智赋能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 2025- 07- 23 09: 07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朱敏露   通讯员 徐天璐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海盐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通过“多维招引+项目转化+生态涵养”的协同模式,扎实推动“引育用留”各项人才工作走深走实,为企业全方位提供人才要素保障。同时,强化人才支撑,以政策红利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涵养优质人才生态,助力企业不断攀登进阶。

近日,在位于望海街道的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20岁的杨启祥正熟练地检查种猪健康状况。这位来自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通过海盐为企业开设的畜牧技术员单线特招计划实现跨省就业。

“我学的专业是动物医学,当时海盐在学校专门举办了宣讲会,发现企业招聘岗位和我的专业比较匹配,就决心到海盐工作。”杨启祥说。今年6月,杨启祥正式入职青莲食品,成为一名畜牧技术员实习生,参与猪群健康管理、‌饲养管理指导等工作。

今年,青莲食品成功招引20余名学生入职实习,有效缓解畜牧养殖技术员缺口问题。“养殖是我们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环节,但畜牧养殖技术员缺口一直比较大,我们向县人社局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非常重视,给我们开辟‘绿色通道’,专门赴高校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门经理彭佳豪说。

据了解,今年,在统一招聘行程外,海盐首次为特殊需求企业开辟专属招聘通道,针对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畜牧养殖技术员缺口,实施单线特招计划,开辟专属招聘通道。在甘肃引才招聘中,定向联系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和云南玉溪的1所高校,单独安排定向宣讲及招聘会,共收到简历227份。

政企联动开启跨省“人才专列”,与高校学子上演“双向奔赴”;创新推出“籍贯地人才归巢”模式,激发海盐青年返乡就业新动能;设立引才工作站选聘“引才大使”,释放人才集聚强引力……一直以来,海盐将人才视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引育用留”全链条上不断创新突破,在体系构建、机制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持续“引凤来栖”“引凤常栖”。

据统计,今年1至6月,海盐新引进大学生3250人,同比增长37.78%。新引进青年硕博人才71人。近日,海盐企业珵美科技、固瑞晟医学科技的3名博士后获得省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一金两铜的好成绩,奖牌数量全市最多。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海盐通过强化各项服务保障,让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针对项目孵化、人才引育、科研成果等量身定制“政策工具箱”,涵盖研发奖励、人才公寓、项目资助等差异化扶持措施。2025年以来,已向14个符合条件的人才项目拨付奖补资金2235万元。此外,今年上半年常态化走访人才项目及企业61家次,及时解决人才项目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10余个。

“拿到了海盐的一次性扩岗补助10.95万元,减轻了我们的用工成本,同时稳定了职工队伍,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嘉兴中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的兑付,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成本扩充人才队伍,实现稳健发展,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转。

今年以来,海盐聚焦强化人才支持,精确落实扩岗补助,助企稳岗扩就业。1至6月,共为105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20.75万元,涉及805名高校毕业生;同步为72家重点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11.64万元。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持续牢牢把握‘聚焦核心、创新突破、实干争先’工作要求,紧盯就业优先、共富共享、产才融合、人才赋能等方面,通过落实就业援助制度、推出个性化单线招聘服务、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建强人才引进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强有力举措,构建更加完善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高品质社会保障体系、高水平技能支撑体系以及高素质人才服务体系,为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人社力量。”县人社局局长洪雪华表示。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