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
海盐倾力打造青少年暑期活动“乐园”
发布时间:2025-07-17 09 : 47

■全媒体记者 王雅慧

本报讯 近日,海盐启动“家门口的爱心暑托服务”和“家门口青少年宫”省、市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助力“双减”工作等目标,着眼青少年托管看护、作业辅导、思想引领、兴趣培育等需求,切实解决青少年暑期看护和校外教育难题,缓解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

日前,记者在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楼看到,第九届“强国少年志·逐梦向未来”暑期益趣乐融夏令营正在火热进行中,50余名孩子在15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正专注聆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授的暑期“安全第一课”。

“每天上班前把孩子送到社区,下班再接走,既安全又能学到知识,很方便。”职工徐云锋告诉记者,暑托班解决了他最关心的暑期“带娃”问题。

据了解,海盐在“家门口的爱心暑托服务”项目中,选取了武原街道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作为3个建设点位。“我们通过建立‘县级团委统筹+镇街团委链接+社区点位点菜’的课程来源机制,结合县青少年宫夏令营、‘春泥计划’等资源库,实施‘一社区一品牌’课程开发培育计划。”团县委副书记姚倪平向记者介绍,目前,光明社区已推出“非遗小传人”特色项目,文星社区推出“小小科学家”实践品牌,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开设了“新居民文化融合”主题课程。

在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楼的活动室内,20多名孩子正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演讲与口才基本功。“我以前去县青少年宫上课,要和奶奶坐半小时公交车,现在步行10分钟就能到社区青少年宫上课,方便多了。”学生王佳对记者说。

“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则聚焦构建优质普惠均衡的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推动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下沉社区。该项目确定了武原街道南门社区、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清湖社区、通元镇禾溪社区等3个社区作为新建点位,形成“1+5+N”工作模式。“1”指县青少年宫发挥统筹作用,“5”指对已建成及新建的5个“家门口青少年宫”统一运营,“N”指整合多方资源建成师资、活动、课程等资源库。

“在运营上,我们采取共建模式,场地水电费由社区负责,课程、活动、师资等经费由县青少年宫自筹,并向社区提供‘点单式’服务。”县青少年宫副主任杨帆告诉记者,今年暑期,3个新建点位共推出45个班次,吸引3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

据了解,面对项目推进中的经费、运营、管理等问题,团县委积极通过社会合作、政企合作等模式,整合多样资源,拓宽资金渠道。“爱心暑托服务”以公益众筹、企业冠名赞助等形式缓解经费压力,“家门口的青少年宫”项目则通过宫地共建确保可持续运行。

“接下来,在评估试点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姚倪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