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精心织密“家门口好就业”服务网


  • 发布时间: 2025- 07- 15 10: 02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钮宇婷   通讯员 徐天璐 查梦元

本报讯 近年来,海盐始终聚焦“家门口好就业”目标,持续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1697人,为6073名重点群体人员提供了就业帮扶。

夏夜的北大街中心广场灯光璀璨。近日,一场特别的“人才夜市”活动吸引了众人目光,15家企业在此设立招聘摊位,求职者手持简历与企业代表现场沟通。一旁的政策咨询台前,工作人员忙着解答就业疑问……这场由县人社局与于城镇联合主办的“夏梦起航·于你同行”人才夜市,以充满烟火气的方式,让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好就业”。

招聘“对胃口” 就业更方便

人才夜市的成功,是海盐“家门口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顺畅运行的一个缩影。

“没想到逛夜市还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刚与浙江嘉兴绿循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就职意向的张芝华难掩兴奋。记者了解到,这场夜市招聘会打破了传统招聘的刻板印象。针对求职者时间碎片化、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县人社局坚持“定点+流动”“线下+线上”“坐班+上门”相结合,将岗位、服务、政策送到就业重点群体“家门口”,让求职者不出村镇即可掌握岗位、工资、就业政策等信息。

今年以来,走近群众身边的招聘会越来越接地气。“潮涌东海·职启新光”首场社区招聘会在武原街道新光社区举办,辖区内的商超、养老院、物业公司带着“社区网格员”“养老护理员”等岗位入驻;春节结束后的招聘热季,县镇两级的人力资源市场先后举办14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各自聚焦重点企业和特色产业,让岗位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为做好相关服务,县人社局聚焦不同求职群体的就业诉求,以招聘节点、求职高峰、特定人员、节日为契机,确定就业服务活动主题,并将商圈、社区、乡镇、高校等各类资源融入,通过集约化整合招聘活动资源,既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和求职者时间成本,又通过“一站式”对接让就业服务精准触达需求端,形成要素聚合、效能倍增的就业服务新格局。

据统计,上半年海盐已组织各类招聘会37场,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

多元就业服务矩阵“显威力”

日前,在县综合零工市场,嘉兴仕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通过智能信息屏发布了招聘需求,很快就接到了求职者姜维凤的电话。“以前找短期工得托熟人,现在市场里岗位实时更新,当天就能上工。”姜维凤口中的零工市场,如今已覆盖全县9个镇(街道),家政服务、物流配送、节庆兼职等灵活岗位“一键可寻”。上半年,全县零工市场发布各类零工岗位3851个,帮助184名像她这样的灵活就业者实现“无缝对接,顺利上岗”。

近年来,县人社局创新构建融合型就业服务矩阵,集成人力资源市场、综合零工市场2个县级平台,贯通9个镇级零工市场,拓展10个“好就业”服务站,打包提供用工登记、求职帮助、岗位推荐等“一揽子”服务,让就业机会遍布城乡。

上半年,海盐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55人,重点群体帮扶覆盖率达96.11%,就业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覆盖率100%。

就业指导帮扶精细温暖

县人社局创新开展“职业指导推动型”特色服务模式,开辟“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帮扶路径。今年上半年,各类求职指导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

“光有岗位还不够,得让求职者‘接得住’机会。”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2025年浙江省首期求职能力实训师资班在海盐举办,38名求职能力实训讲师从这场培训中“出山”,把前沿方法转化为服务求职者的“最后一公里”实践,更好地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高就业能力。

在今年的各类招聘活动中,也专门开设了面对面职业指导区,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从职业规划到技能提升,全方位助力劳动者增强就业竞争力。上半年,已开展面对面职业指导等培训服务活动10期、培训699人次。

此外,针对求职者能力提升需求,海盐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布局“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打造家门口提技“充电站”。今年新建成县级综合性培训基地1个、中心镇培训站点2个和技能型企业65家,并聚焦“一老一小”、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领域岗位技能培训4761人次。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