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曲重生之旅 中央广电总台关注海盐腔非遗传承 |
||
|
||
■全媒体记者 裴蕾 本报讯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出品的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开播,重点关注海盐腔的传承和创新。 据了解,《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每集20分钟,自7月7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主打“听觉”体验,透过北纬30°线的独特文化,带领观众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北纬30°线不仅横贯中国腹地,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包括海盐腔。 海盐腔起源于元代末期,盛行于明代,逐步取代了流行在南方的北曲杂剧的地位,成为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之首,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据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明代成化年间,嘉兴府之海盐“有习以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说明海盐腔已在当地兴起。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年间,海盐腔已在湖州、温州、台州、南京、苏州、松江及江西宜黄和北京等地传唱。 “海盐腔将南腔北调加工糅合,形成了一种清柔婉折的独特唱腔,为士大夫所喜爱。”海盐腔研究会负责人周蓉晖介绍,海盐腔自形成以来,以其朴素典雅、柔美婉转而独领风骚数百年,直到昆山腔的崛起才打破其一枝独秀的格局。 如今,在海盐县文联的统筹下,海盐腔研究会、海盐戏曲曲艺家协会带领一批民间爱好者承担起了传承海盐腔的重任。目前整理出相关曲牌千余首。 值得一提的是,这档纪录片不仅展示了海盐腔的魅力,更以“文化岸线”为主题,探索了北纬30°所蕴含的各种文化故事。每集节目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结合地方特色与历史背景,深入挖掘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观众不仅能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韵味,还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文化的历史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