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盐县教育局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5号提案的答复函 |
||
|
||
徐湘珺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提案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手机的普及,对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网络的使用产生重大变革影响。根据提案调研数据,我县有72%的青少年每天会花超一小时的时间在互联网中,特别是在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在线游戏上。近年来,为树立青少年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我局在宣传教育、课程建设、家校协同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上网。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全面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各中小学将“科学安全上网”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开学“法治第一课”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利用晨会宣传“科学安全上网”等网络安全知识。 二是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每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各中小学邀请法治副校长、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入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防网络沉迷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系列主题教育;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钉钉群等途径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为家长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三是设立丰富的拓展性课程。全县中小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发开设各类拓展课程,学生按照自己需求,自主选课报名参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依托“课后优服”平台,全量归集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形成“课程超市”,实现校际无差别点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拓展课程服务体系,丰富学生课后生活。 三、下一步工作 为加强我县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 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整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国旗下讲话、开学法治第一课、家长会等常态化活动,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制定分学段的网络安全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小学阶段,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如不随意与陌生网友见面、不泄露个人简单信息等;中学阶段则增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道德规范等内容,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二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全县各中小学将进一步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等交流平台,向家长传授合理引导孩子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如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关注孩子的上网内容等。同时,鼓励家长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网络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将邀请公安民警、律师、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和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了解网络诈骗、恶意软件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的危害及防范方法。 三是提供多维度保护支持。海盐县将进一步用好“课后优服”平台,开设1000多门拓展性课程,实现优质课程“平台选课+送教上门”一站式服务,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兴趣爱好,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同时,全县中小学将网络安全与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日常心理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网络上的负面情绪和人际冲突,学校心理咨询室周一至周五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节假日,通过“心心相约·海心坊”心理咨询热线,为有需要的青少年开展电话、邮箱、面询等线下线上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引导青少年在网络中进行理性、友善互动。 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多渠道发力,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海盐县教育局 2025年6月23日 (联系人:范雪峰 联系电话:0573-86027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