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大头菜蝶变“出圈” |
||
|
||
■全媒体记者 王海滨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海盐大头菜凭借独特风味与深厚文化底蕴上榜,成为海盐第五个获此殊荣的名优“土特产”。曾经的大头菜只是市民餐桌上的一道寻常小菜,如今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华丽转身,平凡的大头菜究竟如何成功“出圈”? 科技赋能 品种蜕变 品种改良是海盐提升大头菜品质的关键一环。近日,在武原街道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农技人员敖成光向记者展示今年各镇(街道)精选收集上来的13份大头菜种子。 近年来,海盐与嘉兴农科院紧密合作,对本地大头菜品种进行改良。“我们依托本地提纯复壮,再引进外地三至四个品种进行杂交,研究出能在保留本地口感基础上,提高产量且品质好的品种,再交给农户种植。”敖成光说,之前的海盐大头菜品种存在根须多的缺点,导致加工损耗大。因此,现阶段重点就是选育根系比较少、切削损耗小的品种。去年,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八个新品种,其中有两个品种符合要求。 “这两个新品种不仅保留了海盐大头菜独特的咸香风味,而且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今年9月就能播种,到时候农户们的收益肯定会更高,预计亩产量将超1万斤。”敖成光说。 除此之外,海盐通过推广新型高效生产技术,有效解决了“连作障碍”“根结线虫病”等生产关键难题。如今,海盐大头菜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500多亩,今年9月,更多的农户将开始种植新品种大头菜。 文化赋能 创新赢市场 走进位于通元镇雪水港村的浙江整块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在这里完美融合。两条智能化大头菜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小罐装生产线每日产能可达2.7万罐,袋装生产线每日产能更是能达到4万袋。 “我们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装备技术,将老师傅们数十年积累的腌制经验,精准转化为标准化的工艺参数。如此一来,既完整保留了海盐大头菜的传统风味,又确保了每一批产品都能保持稳定的高品质。”整块田食品公司总经理范哲昀说。 2024年,由本土企业法狮龙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浙江整块田食品有限公司,先后与红益村、雪水港村联合打造海盐大头菜种植初深加工场所。范哲昀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海盐90后,他希望通过文化赋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品尝海盐大头菜,从而推动这一美食获得新群体的喜爱。 海盐大头菜是历史经典产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价值巨大,市场潜力广阔。“想要让大头菜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一定要抓住年轻人的胃口。只有年轻人最懂年轻人,包括我在内的研发团队,10多人都是90后,我们所设计的产品也更多的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范哲昀说。 据悉,今年6月初,该公司的大头菜下饭酱、酱菜等,将与消费者见面。未来,该公司将大力开发系列即食产品,既有保留经典风味的酱香味,也有迎合年轻消费者口味的藤椒牛肉味、甜辣味等产品。同时,与老娘舅、金小悦等知名餐饮品牌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低钠健康的预制调味品。该公司还将突破传统产品形态,创新推出蜜饯风味的休闲零食,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味道,以新颖的形式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接下来的三年,我们将围绕海盐大头菜开启深度创新与文化融合之旅,让这道传统美食成为浙江农产品的新名片。”范哲昀说,希望自己的创新,能让大头菜从“乡土小菜”升级成“国民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