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以“鲜花”激活农文旅融合动能


  • 发布时间: 2025- 04- 10 09: 53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撰文 王灵 赵伊捷 李佳琦

春日的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宛如一幅妙笔绘就的画卷,美不胜收。仙桃缘农场的桃林似天边云霞般次第绽放,荆山里的油菜花海如金色波浪般翻涌,共同铺展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从娇艳的桃林“云霞”到灿烂的油菜“金浪”,澉浦以“鲜花”为支点,凭借科技赋能、链条延伸,探索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共振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新生机,为乡村共富注入了新动能。

hyxw0410004_001_04_b.jpg

‌科技筑基

从“靠天吃饭”到“以智提质”‌

近年来,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深耕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以科技赋能破局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

仙桃缘农场内,停放着不少大型农机设备。农场负责人陈燕告诉笔者,这些“大家伙”可都是干农活的好把式,喷洒农药、翻土、登高采摘……都离不开它们的帮助。

近年来,仙桃缘农场引入多种大型农机设备,以机械化作业取代传统人工,驱动农业生产效能提升。“过去靠人力给桃林喷洒农药,2个人耗时3天才能完成,现在我一个人操作农药机,一天就够了。”陈燕笑着向笔者介绍道。

机械化推动生产效率成倍提升,技术革新也已跃升为“鲜花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仙桃缘农场搭建40多亩连栋温室,配套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保证每一滴水、每粒肥都“精准投喂”,实现鲜果商品果率的大幅提升;引入“单主杆V型”种植模式,不仅显著优化桃树通风透光条件,还大幅拓展机械化作业空间,促使果实品质与产量同步跃升。

农业科技的深度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种植“低效低质”的困境。据陈燕介绍,技术的革新为农场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种植模式下,桃树前两年只长树不坐果,收益微乎其微。引入新模式后,桃树花开更甚,第二年就能坐果,亩产达到650斤,直接收益亩均约8000元。

除此之外,依托于鲜花和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齐升,桃花酒、桃花酥等衍生品也有了量的体现。陈燕表示:“我精力有限,每年也就酿300斤的桃花酒,但这些也为我带来了3万元的增值收益。”

荆山里的油菜花田同样上演着“科技革命”。“迎春一号”与“嘉油1518”等优质品种的搭配种植,突破自然花期的限制,实现观赏时效成倍增长;“机械化直播+集中移栽”技术的应用,让130余亩核心区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

在澉浦的田野里,科技与土地的“化学反应”,为农旅融合筑牢产业根基。

‌链条延伸

从“鲜花经济”到“共富链”‌

鲜花经济的价值,在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跳出“一产独大”的局限,向二三产业纵深拓展。

在桃产业链上,仙桃缘农场以“盐农优品”品牌为依托,开发桃花酥、桃花酒、桃林鸡蛋等系列产品,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打造农旅融合长效经济收益模式。

荆山里则是借百亩油菜花海形成的文旅势能,有效撬动周边多元消费业态。数据显示,3月盛花期启动后,景区周末客流峰值突破1万人次,花海经济辐射效应显著。

香园饭店毗邻油菜花海,其经营者朱红梅高度认可该镇(区)的农旅运营策略。“镇里打造的油菜花海,不仅规模震撼,花期还特别早,不少游客觉得惊奇,专程前来打卡。”谈起油菜花海对饭店的带动,朱红妹笑得合不拢嘴,“赏花游客一多,店里吃饭住宿的生意,就跟着火起来了。尤其是三月份,每逢周末客房都是满的。到饭点根本不用吆喝,客人就顺着花海往店里涌,最忙的那天中午,足足接待了400人,后厨灶火没熄过!”

不止香园饭店,油菜花海的其他商家也是受益者。李白酒馆的经营者表示,油菜花海是他们的最美背景板,这已成为酒馆经营的一大卖点。

花海自带的流量为澉浦文旅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创客的“三变”模式,让农业与文旅实现“双向输血”。‌农创客直播售卖农创产品,景区里不时上演研学大课堂,传统农业与现代经营模式碰撞出新的火花。

澉浦的农文旅共振,不止体现在乡村振兴不是“单兵突进”,而是农业、文化、旅游的协同共振。‌以科技提效‌,夯实产业基础;‌以链条增值‌,拓宽共富路径——这正是“鲜花经济”的成长逻辑。当桃花与油菜花年复一年盛开,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以“农文旅共振”书写的发展答卷,正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的振兴范式。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