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海盐县老年大学管理服务中心(海盐县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席建岚 |
住所 |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街道梅园路52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50.5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8.63 | 期末数(万元) | 12.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老年大学建设和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县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场所管理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424471031786R | 举办单位 | 中共海盐县委老干部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秋季班,本部开设72个班级,核电分校5个班级,养老机构老年学堂8个班级,总计学员2000余人,3400人次。课程涵盖文史党课、拳操、舞蹈、声乐等八大类。在编职工2人,编外职工1人,聘任班主任7人,外聘教师50余人。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2024年主要工作1.党建引领,提升政治建校功能性海盐老年大学临时党总支下设4个临时党支部、共500名党员,为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学员学习党味更浓、红色更红、优势更突出、作用更明显。一是探索“一站两员”新机制。2024年联合县委党校创新探索“一站两员”新机制(即设立银色人才服务站,党校抽调10名骨干老师担任辅导员,老年大学选拔20位优秀党员学员担任宣讲员),最大限度发挥老年学员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二是实行党支部轮值机制。即全校四个临时党支部书记轮流担任每月的轮值长,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微”活动和“三会一课”,内容除了时政学习、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交流入党初心、过政治生日等固定动作,还创新开展廉洁书画展、红歌诵读等个性化活动。三是红色主题活动有序开展。坚持开学第一课邀请党校老师举办思政讲座,教室设立红色党史园地营造红色校园氛围。学校组织开展“劳模宣讲课”、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红色经典线上诵读等活动;各支部积极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如拳操舞蹈支部前往老年公寓公益演出;书画支部现场写春联等志愿活动,焕发党员活力。2.创新思维,提升质量立校助推力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社会需求和老龄结构的变化迫使老年大学“享受型”向“发展型”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向“更新知识、开发潜能、提升素养”的课程为主转型。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坚持长短班并行机制,除了开设收费的长期班外,我们还不断推出免费的长短期公益课。2024年我们开设智能手机班、健康讲座长期班共计256个学时,开设陶艺、心理健康、非洲鼓、营养学等短期公益课共计64个学时。让学员有更多的选择,也为学校新课开班提供“试课”的机会。二是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在不通知授课老师的情况下,每年开展二次“推门听课”教研活动,课后邀请“专家团”进行评课,并将听课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坚持教师量化考核。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教师满意度测评,年度多维度考核等方式,评选优秀教师予以标准,提高教师教学热情。三是联盟内开展教学研讨。邀请老年教育联盟兄弟部门老师开展公开课。围绕公开课内容、老龄课题、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三是聚焦班务管理。积极构建“学校主抓、教师主导、班主任主辅、班委主动、团队主联”的五级联动管理模式,把服务管理列为日常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定期开展师生座谈、教师满意度测评、出勤抽查、评优评先等活动,提升作用发挥联动力。四是推进数字赋能。积极开发云上课程。推进“云上老年大学”建设,不断发展“互联网+老年教育”,2024年,《12孔陶笛入门课程》2023年浙江云上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开发计划;《海盐非遗蚌精灯舞》入选地方特色课程;三年来,针对社会老人开设智能手机公益培训班,免费培训社会老人300人次,助力社会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新时代数智老人。五是丰富校园文化。坚持开放包容,积极打造“活力型、智慧型、开放型、友善型、多样型”的“五型”校园文化。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各类活动,如开展三月茶文化、四月文旅节、五月红物语、六月民俗节等活动;每学期举办各类校园竞赛,如红色经典诵读、校园模特大赛等让学员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实现“乐教结合”,竭力满足老年文化新需求。3.拉高标杆,提升老年教育影响力近年来,海盐老年教育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3+9+121+N”老年教育网络,将老年大学办到了老同志的“家门口”。2024年海盐的老年教育工作更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用11分钟报道海盐老年教育送课下乡工作。一是联动宣传部,实施省级试点项目。根据“文化礼堂·老年学堂”目标定位,2024年选取50家老年学堂启动实施“文化礼堂·老年学堂”先行试点,创新探索“三级共建,多元共管,整体推进”的办学新格局。开展老年人需求调研,做好课程开发建好师资队伍后,上传爱海盐app的“中央厨房”。基层老年学校(学堂)的管家通过APP上自助点单,老年教育的师资接单授课,课后完成照片上传结单。2024年共有40多位老年教育“领雁”教师基层送课300余次,开展各类教育成果展示活动120余场,形成一套完备的服务体系。一是联动民政局,实现养老机构老年学堂全覆盖。为进一步推进“康养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海盐辨识度的“颐养在盐”标志性成果。2024年海盐“银耀盐邑·乐学颐养”——养老机构老年学堂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在市委老干部局精心指导,县委老干部局和县民政局通力合作,养老产业公司、公益企业支持参与下,积极探索“康养学”融合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办设试点学堂,以点带面开展养老机构老年学堂项目,破解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因身体、年龄等原因无法外出学习的问题。仪式活动中,海盐县委老干部局和海盐县民政局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海盐县三乐公益社区基金会和中大朗颐(海盐)养老服务中心签署养老机构老年学堂公益项目协议。同时,为中大朗颐(海盐)养老服务中心等7家养老机构集中授牌。目前在全县养老机构开设长短期班级28个,让500余名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实现“大学梦”。海盐新闻频道多次报道,院内老人,纷纷表示自己在受教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充实、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世界,享受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快乐。三是校园改扩建,建强老年教育主阵地。县老年大学新校区与县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建设,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成,最快今年九月将投入使用。新校共占地30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教室将近40个,还配备标准门球场四片、食堂、气排球、羽毛球、多功能厅等设施,是集“康、养、乐、学、为”的综合体,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改善我们老年大学学员学习环境,满足海盐老人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4.打造品牌,发挥银晖社会影响力倾心打造“互助互爱·人医关怀”。学校组建了8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每周组织多次到县人民医院开展导医志愿服务活动,协助预约就诊、挂号取号、就医引导等,为智能化就医提供帮助。暖心打造“情系颐养·关爱叠加”。依托爱心姐妹工作室这一载体,学校成立了“银耀盐邑”服务队,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为“颐养”老人、环卫工人送去关爱和温暖。聚焦护校,爱心打造“平安护校·有你有我”。学校组建了“银晖平安护校”志愿队,疫情时负责检查进校打卡、戴口罩、查二维码、喷消毒液……疫情过后,“银晖平安护校”志愿队继续校门口站岗、安全检查等服务,多年来,已发现三十多处安全隐患并一一排除。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老年教育资源整合需要进一步深化;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老年教育新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工作思路:一是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继续协同县委宣传部实施“文化礼堂·老年学堂”项目,逐步推动更多县级名师向基层下沉,举办各类学员成果展示,促进基层老年教育学校、学堂焕发活力;继续深化全县养老机构老年学堂建设,力争在办班数量上,学科种类上,学员人次上有提升,更好推动全县老年教育事业和养老服务事业互促互进、融合融通;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推动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同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二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升级工作。在原有师资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各专业人才充实老年教育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和支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学习。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和体验式学习,让老年人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三是创新打造老年教育新模式。年初制定具有海盐地域特点的个性化老年教育发展新模式,依托健康、养老、文体、旅游等行业机构共同打造跨领域老年游学团队,积极探索现场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新模式,发布海盐“康养学游”老年教育特色体验基地一张图。四是做好新老年大学启用工作。2025年秋季搬入新老年大学后,预计新增长学制班20个,增加老年教育学位数200个。搬迁工作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周密的组织,要制定搬迁计划、原址的固定资产盘查并打包妥善搬运、安排资深的搬运公司等等,完成搬迁后,要对新校全面布置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没有遗漏的物品及设施设备正常运作。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