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424002556213T/2025-77542 成文日期: 2025-04-01
文件编号: 组配分类: 其他工作
发布机构: 县生态环境分局 有效性:

共创“无废”海盐 谱写再生资源新篇章


  • 发布时间:2025-04-01 08:53
  • 信息来源:县生态环境分局
  • 浏览次数:
  • 打印

海盐县一直走在无废城市建设、资源循环经济的前列,率先创成浙江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以优秀成绩成功创建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为推进再生资源行业体系建设,海盐县成立以“县领导主导、主管部门牵头、镇(街道)联动”的工作格局,力求以全县上下齐力推进的工作态势打造再生资源行业体系的海盐样板。

一、播种生根,引导体系抽芽。

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发展方向。2019年,县发改办牵头出台《海盐县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中长期规划》,明确适合海盐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工作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4年,发布《海盐县再生资源回收领域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确保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政策科学落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海盐县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一系列政策,以良好的政策支持保障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铺开回收网络,分类向全域化迈进。在居民集中点建立起预约回收、定点回收、流动回收三种回收模式。配置统一回收车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回收路线实现全域覆盖。有效解决传统个人废品回收点环境差、有隐患、流动难整治等问题。全县所有小区均覆盖闲置衣服回收箱,每年可回收300吨闲置衣服循环利用。

二、以点带线,撑出体系枝丫。

分拣中心全链条运营,搭建回收桥梁。根据长期规划要求,各镇街通过各自经济体量在行政区域内完成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建设,形成了“1+8”的科学回收体系,确保可利用废弃物应收尽收、有处可去,城区年回收量达到1.62万吨。

资源循环一体化运行,打造回收闭环。海盐县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配备了打包机、输送带、电动车、货运车辆等工具设备,分拣中心数据实现可视化,各操作岗位分区分块挂牌,工作流程清晰可见,确保各类可回收物的统一收购、储存、分拣、打包、销售于一体等功能的分拣中心能够得到有效运行。

互联网赋能再生体系,回收智能管理。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居民再生资源预约回收、入库、分拣及利用等回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具备预约管理、价格管理、车辆管理、库存管理、出库交易管理等功能模块,构建回收追溯系统。

三、多管齐下,体系面上开花。

行业整治提升,辅助建设提质增效。海盐县全面贯彻《嘉兴市发布嘉兴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全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推进工作,摸排企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身“体检”,明确企业是否存在行业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制定“一厂一策”提升方案,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提升分拣中心的有序化和标准化水平。

严格执法监管,确保体系安全运行。开展“打非治违”百日攻坚行动,系统发力建立各部门联动常态化督查检查机制,执法部门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开展“回头看”行动,对整改不到位、整改表面化、问题反复化的进行约谈,倒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和健康发展。压实压紧属地管理责任,,巩固扩大整治成果,确保老旧问题不反弹。

鼓励宣传引导,带动全民参与氛围。近年来,海盐县以“废弃物再利用”、“旧衣回收”等为主题举办过百余场讲座,向居民普及再生资源回收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加强市民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认可。自2017年海盐县“爱心中转站”闲置衣物回收公益项目启动以来,市民废弃的旧被旧衣“变废为宝”。以小项目撬动大循环,以小爱心带动大公益,以小行动树立回收新形象。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关乎“无废城市”建设的大事。海盐县通过统筹发展方向、打造智能回收体系、落实严格监管以及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再生资源行业体系建设海盐样板。


信息来源: 县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