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海盐经开区用营商“温度” 提升发展“热度” |
||
|
||
■记者 吴佳琴 通讯员 朱依婷 “这场培训可太接地气了,政策解读不再是干巴巴的条文,满满都是生活味,就像唠家常一样通俗易懂,甚至连劳动合同里的‘文字陷阱’都给我们标红了。往年复工复产总在细节上‘踩雷’,今年有了这份‘避坑地图’,心里特踏实。”近日,来自浙江启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张敏在聆听了海盐经济开发区组织的“开工第一课”后感慨道。 为落实嘉兴市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迅速掀起“六干争先”热潮,海盐经济开发区以“开局即奔跑”的奋进姿态,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紧贴企业需求、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活动,涵盖“开工第一课”、党建“新”沙龙、“两新”书记培训等,迅速启动企业发展新引擎。 “我们‘开工第一课’主要聚焦企业复工复产痛点,邀请行业先锋与本地‘土专家’纷纷化身讲师,围绕环保、政策解读、领导力提升及党建融合等核心议题,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解析+互动答疑’的模式,为辖区200多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和党组织书记送上‘成长大礼包’。”海盐经济开发区相关人员介绍。 环保专家从政策法规到实操案例层层拆解,为企业划清环境管理“高压线”;资深仲裁专家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职场故事,解决企业在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困惑……一场场“开工第一课”就像“及时雨”,精准地落在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赢得企业代表一致好评。 为破解开年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海盐经济开发区创新采用“片区轮训+实战演练”模式,分批次组织90余名“两企三新”党务骨干参与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答疑等形式,直击基层党务工作的痛点,现场成功解决共性问题7个,会后还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解决问题32个,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精细规范跃升。 “我们还建立‘党建指导员联企包干’机制,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双向对接,协调解决企业开年面临的用工荒、劳资纠纷等问题,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红色动能’。”海盐经济开发区相关人员说,就在前几天,他们成功助力辖区企业职工孙先生“被离职”后7天时间拿到相应薪酬,并获得合理补偿。 这一系列举措,是海盐经济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更是其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的关键布局。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创新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与投资,海盐经济开发区也不例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营商环境优化之路,去年暖企服务案例还成功入选省级十佳案例。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进一步集聚、升级的关键。历经蜕变与成长,海盐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海盐乃至嘉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去年,海盐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2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与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双双突破100亿元大关,以不到县域10%的土地贡献了海盐45%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目前辖区内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5G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及物流“3+1”主导产业版图。 优化政务服务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从去年起,海盐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同城同权”改革,其便民服务中心在嘉兴市率先开展外资企业、股份公司经营主体登记业务办理,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办事时间的大幅缩短、办事流程的极大简化。“今年,我们将持续深化‘六干争先’行动,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上对标最优、先行先试,迭代升级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环节的枢纽式政务服务品牌和嵌入式工业社区服务品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坚实的保障。”海盐经济开发区相关人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