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
探寻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海盐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20 10 : 21

■全媒体记者 朱敏露   通讯员 邵久灵

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自2020年获批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以来,海盐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相关决策部署,以“均衡可及、优质共享”为改革主线,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靶向发力,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高分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走出了一条县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创新路径。

医疗下沉:从“病人跑”到“数据跑”的破局

近日,记者走进秦山街道北团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见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等标准化功能分区清晰明了,智能药柜实时显示库存数据。村民周玉良熟练地使用健康检测一体机完成血压监测后,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向县人民医院专家咨询用药方案。“以前看个专家号要赶早进城,现在家门口就能连线主任医师。”周玉良笑着说。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正将村民的血氧监测数据上传至县域医疗云平台。“我们站日均接诊量在改造后有明显提升,村民一些常见病更愿意到服务站来就诊。”该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王歆洁介绍,通过配备便携式心电监测、5G远程诊疗等设备,这个服务1000余人的村级卫生站已能处理90%的常见病诊疗需求。

这样的蜕变源自海盐实施的“智慧医疗细胞工程”。近年来,海盐连续多年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智慧化改造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已对45个基层站点进行数字化升级。通过构建“县级医院—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三级医共体,全县实现医疗资源统一调配、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基层就诊率提升至70.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共体不是简单的技术帮扶,而是建立可持续的利益共享机制。”海盐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开设9个医共体联合病房,联合门诊37个,总院每月派遣专家100多人次出诊,可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健康需求。

教育均衡:让每间教室都有名师光芒

下午3点,海盐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官堂小学的教室内,县级名师王丽勤正在为学生们上一堂有关语言表达的拓展课。生动的课堂,让农村孩子们尽情释放个性。

这个曾经师资薄弱的乡村小学,如今不仅建立了教科研队伍、校级学科带头人队伍,县级及以上名师占比达43%,成为全县“最美乡村学校”。

这项改变开始于海盐2014年启动的“教师全域流转”改革。海盐打破编制、职称、待遇的校际壁垒,建立“县管校聘”管理机制,配套出台轮岗教师交通补贴、职称评审加分等激励政策。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35%,37.5%的农村学校校(园)长为省市县名优教师,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异系数远优于国家标准。

“队伍建设持续优培是一方面,我们还围绕教育学位持续优供、城乡差异持续优衡、学前教育持续优升、小规模学校持续优提等,推进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来,海盐总投入超14亿元,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扩增学位9480个,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无差别供给给随迁子女,全县义务教育段起始年级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公办学校就读率实现100%。

养老升级:15分钟圈里的幸福晚年

“上午在驿站理疗,中午吃助老餐,下午参加合唱团排练。”61岁的浦菊英细数着在武原街道宜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日常。这个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养老体,日均服务老人百余人次,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成为海盐“智慧养老”示范点。

据悉,海盐构建的“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现已覆盖所有镇街,形成城乡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成2个县级老年活动中心、5家养老机构、10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家养老驿站。2024年,海盐共为6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建成49个为老助餐点位(含5个社区老年食堂),助餐28.08万人次,切实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基建先行:织就城乡融合“一张网”

驱车行驶在海盐乡间,双向四车道的“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各个美丽乡村。2024年,全县完成交通投资52.5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166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全省5A级。“现在去美丽乡村玩很方便,公交直通到丰义景区,车票刷老年卡还能免费。”退休教师甘建芬感慨道。

在看不见的地下,新建供水管网正将优质饮用水输送到每个村落。2024年,全县新建供水管网、雨污管网44公里,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据悉,海盐实施的城乡基础设施“五个同标”工程(规划同编、建设同标、管护同规、服务同质、投入同源),使农村污水治理率等多项指标达到城市标准。

文化浸润:精神共富的“海盐做法”

周末傍晚,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海湾社区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热闹非凡:智慧书房里读者静静翻阅新书,文化礼堂正在进行排舞教学,周末影院播放着最新大片,百姓健身房里热爱体重管理的居民正在挥汗如雨。“这里就像文化便利店,走几步就能找到喜欢的活动。”新居民缪重丽对社区的集成式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赞不绝口。

如今,121个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的“文化生活圈”,已在海盐所有村(社区)全面铺开。通过数字化平台收集群众文化需求,定制“戏曲进村”“艺术驻村”等服务项目,去年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达96.8%。县文体局工作人员孙艺莲介绍:“我们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育各镇(街道)自己的乡村文艺团队,让群众从观众变主角。”

据悉,海盐还通过在全县范围内精心挑选理论宣讲、文化艺术、群众体育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参与指导乡村文化建设工作。2024年以来,文化特派员开展理论宣讲活动186场次,举办文艺演出、惠民服务等活动238场次,不断推动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共富共享。

无论是实现城乡设施更加均衡,还是推动服务功能持续扩展,海盐在重点民生领域的一系列实践,都是扎实有序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生动缩影。当前,海盐已明确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相关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目前已编制修订公共服务标准规范36项,这些硬指标构建起公共服务质量的“基准线”。

“标准化不是僵化执行,而是动态优化的过程。”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海盐将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持续抓好改革创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拓宽更加多元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渠道,让群众享受到更全面、方便、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