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24002556408L/2025-77271 | 成文日期: | 2025-03-17 |
文件编号: | 组配分类: | 其他工作 | |
发布机构: | 沈荡镇 | 有效性: |
钱氏宗祠——千古家风 清芬世守 |
||
|
||
钱氏宗祠位于海盐县沈荡东一公里的中钱村,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2013年进行恢复性修缮,2014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嘉兴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钱氏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据,树立了严格的家风规矩。 钱氏宗祠前厅以沙盘形式展示了整个宗祠的概况,正门悬有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钱李仁题写的“钱氏宗祠”四个大字。正对门悬挂的是乾隆皇帝御笔题词的“清芬世守”四个大字。相传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看到《夜纺授经图》深受感动,御题“清芬世守”四字给海盐钱氏,并留下“嘉禾欲续贤媛传,不愧当年画荻人”的佳句。 前厅东墙上就是有名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依据,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方面细致周密地定下准则:做人“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家强调“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对社会要有责任心,“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对待国家,“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钱氏家训成为了钱氏后人不渝的坚持。 穿过前厅,及至院中,有林木繁茂,生机盎然,连廊有“南楼老人”陈书的瓷板画(瓷板画原版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亦有乾隆皇帝及大臣、名人所题的诗词,更添祠堂书香之气,透露钱氏百年斯文。庭院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般祠堂建筑布局较严谨,而钱家祠堂东部院落内原建有假山、水池,显得与众不同。 步入后院,三面悬挂着钱氏历代知名人物画卷,其中不乏廉政大家,最为著名的就是钱嘉徵。钱嘉徵,明代天启元年举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宦官魏忠贤专擅朝政,祸害忠良,群臣与百姓大多敢怒不敢言。受曾祖父钱薇冒死直谏的影响,钱嘉徵写下《劾魏忠贤十大罪疏》,历数魏忠贤十大罪状,以其万死何辞、无私无畏的精神震动朝野。钱嘉徵则以抨击奸佞、为国为民之智勇,赢得“直声动天下”“击奸第一声”的美名,与嘉善的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害于狱中)同称嘉兴两斗士。 近年来,海盐县不断加强钱氏文化运用,充分发挥其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县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嘉兴南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场教学基地作用,钱氏宗祠已经成为当地并且辐射四周的知名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