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厚植“绿色家底”增“颜值”惠民生


  • 发布时间: 2025- 03- 11 09: 55
  •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全媒体记者 朱敏露   通讯员 徐小源

本报讯 阳春三月春意浓。从海盐的城区到乡村,放眼望去,满目绿意盎然,处处芳菲浸染,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海盐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统筹推进全县城乡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优美宜居家园。

数据显示,2024年,海盐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000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024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8%;新增绿道12公里、绿道面积42公顷,海韵公园等9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湿地面积达2220公顷,湿地保护率为60%,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春日的城区公园内绿树环绕、繁花似锦,市民们纷纷前来,或锻炼强身,或赏景抒怀,绘就了一幅动静相宜的春日画卷。家住武原街道金汇奥园小区的曹林祥,是县城陌桑公园的“常客”,他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赏景。“公园距离小区不远,我走路过来很方便,锻炼一下身体,有很多居民经常会带着孩子过来玩耍。”曹林祥说。

据了解,陌桑公园所在地原本是城中村,2023年,武原街道(城投集团)在原有陌桑园的基础上,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将其更新升级为陌桑口袋公园,让周边市民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像这样的口袋公园,海盐城区共有57个。此外,海盐累计建成绿道54条,长109公里。今年,武原街道(城投集团)还将通过和尚港(富新路—秦联路)环境整治工程、城区观海园附近的一河两路一桥整治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增绿添花,提升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绿色休闲空间。

城市春意盎然,乡村万物竞发。这段时间,海盐的乡村沃野上,散发出勃勃生机。走进沈荡镇庄星村,绿意葱茏,环境优美,村内的一棵12米多高的百年老树尤为引人注目。该树树木高大粗壮,枝条繁盛,造型美观。“我们不定期对老树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等进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树木健康生长。”庄星村村委会副主任戴一超说。

作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近年来,庄星村将绿化提升和休闲观光相结合,使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同时充分利用边角地、“四旁地”、庭院地等见缝插针,应绿尽绿,实现新增绿地面积超90亩。在生态保护方面,在建立护林队的基础上,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加强树木日常养护管理,为村庄添绿增彩。

截至目前,海盐共有挂牌古树名木103棵。全县14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去年以来,海盐扎实开展绿美生态建设,加强林地、草地、湿地保护,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积极开展县、镇、村三级义务植树活动,通过采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等形式,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并以“扩绿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钱江潮源湿地生物绿色廊道建设。

与此同时,海盐积极落实市林长制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提升林长履职效能,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强化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县共开展植物检疫检查116次,未发现重大有害生物疫情。三级林长共巡林765次,实现巡林全覆盖。积极开展“之江利剑”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组织联合检查7次,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拆除网具40余张。核发森林植物检疫证105件,严格防止红火蚁等有害生物从疫区转入。

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海盐统筹加强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美丽海盐建设再上新台阶。去年,全县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水及以上比例连续五年、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七年保持100%,顺利完成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得分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成功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县。

如今的海盐,天空湛蓝,绿地环绕,河水清澈……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正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我们将持续践行植绿、爱绿、护绿的理念,加大增绿补绿力度,多措并举推进县域绿化工作,特别是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提升,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绿化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计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常态化开展森林督查,加强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带动全社会积极行动,共同营造“植绿、护绿、爱绿”浓厚氛围。


信息来源: 海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