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敏露 通讯员 吴筱凡 周敏杰
本报讯 昨天上午,位于海盐县沈荡镇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航空PMMA透明材料建设项目奠基。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国航空PMMA(亚克力)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为航空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提供坚实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颜悦,县委副书记、县长顾秋莉参加项目奠基仪式。
该项目位于沈荡永庆东路,占地面积超30亩,属于飞机制造(C3741)行业技改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未来将新建航空板生产车间、后加工车间、罐区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形成年产3.5万吨航空PMMA透明材料的生产能力。项目投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3亿元。
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营产品主要运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领域,在高铁声屏障、特大桥风障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华帅特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同行业中居国内第一,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航空PMMA透明材料素有现代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是制造飞机座舱盖、风挡、舷窗等航空关键部件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2020年,我们与中国航发集团一起携手研发这个项目,通过4年的努力,成功实现航空材料中一些关键材料的物理性能符合航空标准,并能够进入量产阶段。”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根华说,建设航空PMMA透明材料项目,是企业抢抓航空产业发展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发集团旗下子公司。“回首过去4年,我们与华帅特并肩同行,每一次攻克技术瓶颈,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华帅特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底蕴和专业实力。企业的出色表现和在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了浙江民营企业蓬勃的朝气与强大的发展动力。”颜悦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参加了项目奠基仪式。2024年,杨玉良与华帅特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展开深入技术合作。“尽管华帅特的研发队伍规模不大,但研发人员水平很高,这在小型的民营企业里很难碰到。这更加坚定我们与华帅特合作的决心,希望把我们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将国家需要的材料做得更好。”杨玉良说。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建设工期为18个月,预计2026年下半年建成投用。